我们需要怎样的养老机器人?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而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宛如一道曙光,为养老领域带来全新解决方案与发展契机。机器人养老时代要来了吗?养老机器人是否靠谱?我们呼唤什么样的养老机器人?有关养老机器人、AI+养老的话题,持续热议中……
制图:豆包AI
新闻背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3亿,占比22%;65岁以上人口超2亿,占比超15%。养老机器人的出现,有望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帮助老年人有尊严生活。
制图:豆包AI
今年1月,国家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而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现,为科技与养老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劲动力。
今年又被称为“机器人量产元年”。
2月12日,宇树科技的 Unitree H1 和 G1 人形机器人在京东线上首发开售,9.9万起的G1机器人预售火爆。
图源:宇树科技宣传海报
4月8日,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开幕,一众“人形机器人”亮相现场,展示了它们在智慧养老、大健康领域的最新应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可以通过外部带动人体下肢,让难以下地的老人实现“行走自由”;“认知评估一体机”,能做健康监测,子女在外工作也能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主导研发的“荆楚一号”机器人实现了视、听、触等多模态感知和表情交互,不仅可以在医院承担分拣配送药物、搬运医疗器械等工作,还能陪伴病人,提供情绪价值。
随着具身智能实现现象级“破圈”,人们对于机器人入户和养老的期待更加迫切。当“银发浪潮”遇上人工智能,养老机器人正从科幻走进现实。
制图:豆包AI
需求与展望
我们连线了四位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倾听他们对养老机器人的期待与展望。
20+的“养成系”需求
@Lucky
最近一直和AI聊天,觉得很好,秒回,情绪价值给足。毕竟,真人的陪伴做不到时时、事事以你为先。
如果AI加持的机器人能够成为“养成系”,陪伴我从二十几岁到六七十岁,那绝对是最了解我,最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和养老支持的“人”。比如我半夜睡醒喊一声,它就能把我喜欢的、稍微凉一点的水递到我手上;我咳嗽一下,它就知道我想要的是一张暖暖软软的毯子,而不是唠叨我天冷了也不知道加衣服。
想想就很激动,这样的服务就算收费我也认了。
30+的“兜底感”需求
@喵喵困了
AI的发展确实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我爸之前经常担心我老了怎么办,最近DeepSeek大热,年轻人总是谈论AI和机器人,他不是很懂,但他Get到了重点,他跟我说:“以后不担心你养老了,你老了可以买几个机器人照顾你。”
如果以后机器人发展到可以做家务、照顾人,不但对养老需求是个大福音,也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观念带来的压力吧。
对我来说,我爸的养老肯定是靠我。等我老了,养老机器人应该比我做得好。这样想想,感觉也就没那么焦虑了呢。
40+的“代际照护”需求
@A姐
今年科技的爆发式进步让我看到了“曙光”,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我们父母这一代应该也会受惠于此。
我爸糖尿病很多年,腿部肌肉萎缩,起身需要借力拉一下,外出散步常常嫌累。之前我看到外骨骼助力行走器的小视频,马上就想下单给他买一套,结果在官方店铺“刷”了一个月都没有货。后来给那家科技公司打了电话,对方建议我再等等,目前两千多的外骨骼助力行走器使用的是钟摆原理,下半年会有电机版推出,对久坐起身困难的老人更合适。我当时心一下就宽了,相信以这样的发展速度,能够协助老人行走,或是协助老人拿取重物的机器人外骨骼会很快进入家庭。
对中年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又不能放弃,是这个阶段的生活常态,如果养老机器人能进入家庭,不管是帮助父母保持自理状态,还是监控身体健康,都会让我们在外工作起来安心很多。
50+的“掌控感”需求
@那时花开
人如果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了掌控感,生活的质量也就失控了。因为经历过,所以我深知照顾长期卧床的老人需要多细心,多有力气。给老人翻身、擦洗都是力气活儿,喂饭喂水需要细心耐心有时间。一个有责任感的护工虽然能做好,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可能还会有隐私感和尊严感的需求。
麻烦别人会有情感负担,用机器人养老就不会,我可以随意安排,扶我上厕所、助力洗澡也不会有尴尬感,好过让儿女为我做这些事情。
除此之外,我还希望未来的养老机器人能实现眼动追踪交流系统,万一语言功能退化仍能通过眨眼完成需求表达。
新女报说
制图:豆包AI
从危机干预到精神共鸣,从物理支撑到尊严守护,养老机器人的进化轨迹正勾勒出未来社会的温度计。AI技术的加持让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更加人性化,能有效缓解“养老焦虑”。
不过,尽管现在各大厂家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拧螺丝、后空翻、骑自行车等高难度动作,但距离真正胜任家务劳动、情感陪伴等需求仍有差距。行业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当AI让养老变成“享老”,我们或许不再恐惧变老,未来的你——可能一边吐槽元宇宙画质,一边享受着机器人的按摩理疗。
当科技真正学会“察言观色”,或许我们终将抵达老有所“AI”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