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非遗”、品年俗……春节出行就要满满的“中国味”
2024年末,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2025年注定是与众不同的,全国各地的非遗年俗,成为今年春节游的主题词,等着你沉浸式体验“非遗中国年”。
这些年,
很多人在春节的出行上,
从境外游转为国内游。
在2025这个“非遗中国年”,
全国各地推出了年味浓厚的“非遗”年俗旅游活动。
图源:铜梁区文化旅游委
重庆铜梁看龙舞大巡游
铜梁龙舞是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兴起于明,鼎盛于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等十个品种;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等十二个品种。其舞蹈技艺总体上追求灵活、大气,是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图源:安居古城
今年春节,铜梁举办的2025“非遗贺新春 古城过大年”势必又将成为一大盛事。活动将从1月22日延续到2月12日,可以说是“加长版”年味。
图源:安居古城
1月29日至2月2日,“龙行安居”非遗演出活动就十分壮观,参与出行的队伍包含11支龙舞队及3支民间舞蹈队,依托民间传统习俗,结合龙舞表演形式,还原了“龙出行”的传统仪式场景。一些民俗展演活动及主题集市,也将在春节期间依次“上演”。
此外,铜梁的火龙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重头戏。玄天湖、奇彩梦园、家泽田园、铜梁龙景区都设置了火龙表演,具体时间建议查询官方信息。
重庆秀山看花灯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秀山花灯,是重庆秀山县传承已久的民俗活动,是集歌、舞、小戏、曲艺、杂技、吹打、仪式为一体的综合类民俗表演艺术。每年春节,这种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就成为营造“年味”的重头戏。大街小巷、乡镇村落,处处充斥着秀山花灯表演带来的欢声笑语,新春佳节氛围浓厚。
图源:秀山县文化旅游委
1月31日~2月12日,秀山各乡镇、街道将组织民间灯班、戏班开展传统“迎春送福”和非遗表演活动。除此之外,1月22日~2月4日,还有非遗大巡游、民俗文艺展演、迎春灯饰打卡、猜灯谜、年货集市、长桌宴等一系列活动等你来。
图源:秀山县文化旅游委 唐磊 摄
贵州三都看赛马
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端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每到端节,水族青年都会骑马走亲串戚、共度佳节,他们喜欢养马,擅长骑马,赛马更是水族端节的“重头戏”。近些年来,三都县的“村马”(美丽乡村民族赛马联赛)更是一大重要赛事,除了在水族端节,每年春节也会隆重举办。
图源:三都县融媒体中心 张俊峰 摄
2月1日~2月3日,三都县的“村马”将在西部赛马城举办。作为水族人民最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届时会看到三都县的村村寨寨,齐聚赛马活动的宏大场面,体验策马扬鞭、驰骋赛场的水族魅力。
图源:三都县融媒体中心 何天发 摄
除了观看赛马,比赛期间还会穿插不少水族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包括马尾绣、水族剪纸、特色服饰等,是一场别具一格的春节出行体验。
图源:三都县融媒体中心 张恩鑫 摄
广东潮汕看渔灯赛会
每年春节,广东潮汕的南澳岛上,一种特殊的与海洋相关的非遗项目—渔灯赛会,吸引着许多游客纷至沓来。
南澳渔灯赛会是岛上的传统盛事,已有300多年历史。一盏盏精美的鱼灯承载着渔民对大海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场,舞龙、车鼓舞、麒麟舞、英歌舞和布马舞等民俗文化活动表演都会轮番上演。舞者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伴随着锣鼓声,将各种动物的形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潮汕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组图源:皮皮妈
春节出游,
是将过年的氛围,
从自家门口延伸到了全国各地。
体验不同地区的“非遗”,
将“中国味”传递到全世界。
文:郑旭鹏
编辑:彭梦瑶
审核: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