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她们

科研“花木兰”② | 李宇涵:做光催化“捕手”、大气污染“清理者”

来源:新女报 2025-02-12 09:29 浏览量:

编者按

新女报联合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走近女科研工作者,推出科研“花木兰”特别策划,讲述她们奋斗在科研领域的故事。

浩瀚的科学世界,因“她”而更加斑斓多彩!

两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大学里有自己的研究室,带着团队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在权威性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3篇……年轻的她希望向她的“科研偶像们”那样,不仅在专业上做到“好”,还要做到 “顶尖”。

人物档案:李宇涵

哲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研究员

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重庆市青年巴渝学者

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专家

重庆市环境科技专家

重庆工商大学工业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第四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中国博士后西部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被科研选中的人

早在2013年,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李宇涵,就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命运女神似乎早早给了她指引,但真正推动她走上科研之路并以此为人生追求,是受科研前辈的影响。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李宇涵身上有具象化的呈现。

硕士研究生时期,李宇涵师从电子科技大学董帆老师。“那个时候实验条件不是特别好,实验室也只有差不多十个研究生,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我也问过董老师:‘你喜欢这个行业吗?喜欢这个工作吗?’他回答:‘非常喜欢,而且很热爱。’董老师是我的第一位引路人,也是带领我走上科研道路的第一位导师。不管是对科研的热爱与追求,还是人生的方方面面,对我的影响都是深刻的。”提起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李宇涵至今心怀感恩。

随后,李宇涵以全额政府奖学金赴香港读博,沉心静气,两年拿下博士学位。虽然她笑称是因为自己“着急回来吃重庆菜”,但能在两年时间内出论文、出成果、顺利博士毕业,有很高的含金量。更何况,她的论文还获得2017年度香港教育大学优秀论文奖,全校仅5人获奖。

细心和坚持比聪明更重要

2018年,李宇涵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也是2018年度重庆市唯一获批人员。2022年起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同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2023年任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八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人社部项目3项等16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10项……累累成就令人炫目,而她,如今也才35岁年纪。

李宇涵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也许,这就是被科研选中的人?

“我觉得我跟大部分的女性是一样的,有柔韧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伴随科研进展的波峰和波谷,都是在不断地自我怀疑、自我鼓励、自我批判、自我精神胜利中度过,这个过程时而好,时而不好。” 李宇涵说。

如果要说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特质,李宇涵认为是“更细心”。她笑称:“其实我们的实验要求不需要你多么聪明,但一定要细心,要坚持,所以我觉得我在这个方面可能有这么一点点小优势,细节把控得可能会更好一些,要求更高一点。”

除了严谨细致的实验,陪伴她科研路的还有深夜要“肝”的论文。“没有人要求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长,但我们周六周天都在工作,很少有时间出去旅游玩耍,包括过年对我们来说都没有特别的意义。”

谈及自己的“科研偶像”,李宇涵列举了几位重要导师:中南民族大学的吕康乐老师曾悉心指导她突破论文投稿中的难关,电子科技大学的董帆老师在她遇到科研瓶颈和难题时,给予耐心的开导和及时的帮助,清华大学的李俊华老师始终关注着她的研究工作进展,并不断给予鼓励与支持,“他们既是科研界的前辈大拿,在人生修为上也身先垂范,不仅仅是我的偶像,也为我的未来树立了标杆”。

此刻,那些为祖国科研事业奋斗的科学家如星辰闪耀于穹顶,在她身上投射出影子。

科研的未来是市场转化

2024年,李宇涵在权威性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以重庆工商大学为第一单位的论文《Water-resistance-based S-scheme heterojunction for deep mineralization of toluene(基于防水层设计的S型异质结用于甲苯深度矿化)》。

谈及自己研究的大气污染防治方向,她为记者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大气污染跟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关乎整个生态系统。我们现在做的研究,可以通过某些化学手段把空气进行净化,比如把某种催化剂负载在商场的地面或墙面,又或者建筑物外表面上,都能起到大气污染防治的作用。”

李宇涵的成果目前主要在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推进,转换成市场化的成果也是她下一步希望取得突破的事情。“找到合作开发的公司、厂家,转化成产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也是我未来想要真正做到的事情。”

寄语后来者

在李宇涵看来,科研不见得需要异乎常人的聪明,但一定要有坚持、坚韧的精神。“我的想法比较单纯,思想也很纯粹,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就专心致志地去做这件事情。只要你进入这个状态,用心去做,一定会出成果。”

她用无数与科研倾心相对的日夜,用无数耀眼的胜利,为自己的前行点灯。在科研这条光荣又寂寞、枯燥也繁花似锦的漫漫长路上,向前行,必见曙光。

记者:李鳗亿

视频/摄影:郑旭鹏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梦瑶

审核:陈茜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