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归笼”就万事大吉?爸妈们小心“开学综合征”
2月17日,全市中小学开学,被“神兽”折腾了一个寒假的爸妈是不是想着把孩子送回学校就万事大吉啊?别开心得太早,面对新学期,不少孩子有焦虑、慌张、情绪低落或是无故发脾气、对开学抵触等一系列状况,这些被称之为“开学综合征”,而且时间可能会持续一到两周。
作为家长,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缓解“开学综合征”,尽快步入正轨呢?
别慌!新女报联合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送出一份亲子心理健康知识锦囊,从底层逻辑、心理诱因到实操手段、沟通话术,各类妙招助你一臂之力。
案例
小学生:
为什么一定要写作业才是好孩子?
开学前夕,赶作业是全国孩子的例行功课。一年级学生昊昊握着彩笔,正在给由妈妈帮忙勾线打底的手抄报涂色,母亲陈女士翻着群里的作业清单叹气:“阅读打卡和每日计算漏了几天,快加油哦!”孩子忽然抬头问:“妈妈,熊猫不用写作业也能当国宝对吗?我为什么一定要上学一定要写作业才是好孩子呢?”面对这个猝不及防的问题,陈女士被噎得答不出来。
初中生:
想到开学考就想生个2天的小病
初二女生小雨的寒假作业本里,藏着人类第九大奇迹——物理练习册里夹着平板,平板里游戏正在“挂机”。草稿纸上列着开学考重点,又管不住自己在手机屏幕上刷刷刷的手指……割裂感拉满,这种拉扯已经持续一周了。“可不可以请假呀,想到开学考就想生个2天的小病。”听到女儿“求生病”的“胡言乱语”,李女士扶额苦笑。
高中生:
在做了,很累了,别逼我,要碎了,你不懂
当有些同学在“峡谷”畅游时,高一男生家诚的寒假作息表严格精确。因为上的是重庆顶尖的高中,学业压力大,一放假家诚主动要求妈妈给自己安排补习,一个月的寒假有23天被红笔圈出补课安排。腊月二十八还在物理补习班做题的他,开学前却蔫成苦瓜:“现在看到试卷就想yue。”家诚妈一面为孩子心疼,一面也为两万多块的补课支出肉疼。
如何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理解“开学综合征”背后的原因?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孩子更顺利地度过新学期开始的这一两周衔接期?新女报连线心理专家胡远芬老师,给大家出具了一份细致的“操作指南”。
心理专家开课啦
【专家档案】
胡远芬
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会员
高级沙盘游戏治疗师、督导师
ABA孤独症康复训练专业技师
重庆市心理学学会会员
重庆市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会理事
重庆市人社心理健康指导专项技能考评员
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永川工作站站长
重庆市沙坪坝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妇联副主席、理事
重庆市永川区关工委心理健康关爱团专家、副团长
Prat A
正确认识“开学综合征”
孩子不想上学,易发脾气,并不能笼统地指责为孩子“不乖”。那些负面情绪背后,藏着孩子需要被帮助的小小呐喊。
一、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是指学生在开学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不适症状,多发生在假期结束即将开学或开学初期。
生理方面:可能出现失眠、嗜睡、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学生还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发烧等情况。
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易发脾气,对开学有抵触情绪,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部分学生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产生“开学综合征”的心理学归因
1.环境与角色的转变
假期大部分的学生生活不规律,开学后,从相对自由、熟悉的家庭环境切换到有规则、约束的学校环境,难以快速调整,导致身体和大脑无法适应正常的学习节奏,出现疲劳、困倦等症状,影响心理状态。学生在假期和开学后的角色、任务不同,假期以休闲为主,开学以学习为主,这些转变可能会让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出现迷茫、不适等情绪。
2.学习相关因素
新学期往往会带来更多更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可能担心无法完成任务、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害怕跟不上学习进度,有些学生甚至假期作业都未完成,交不了作业,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另外学校中存在着一定的学习竞争,有些学生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害怕落后,这种竞争压力也是导致开学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3.心理发展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形象、表现等更加在意,担心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不好,从而在开学时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开学后的各种变化和压力,难以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开学综合征的症状。
4.社交适应不良
从心理学角度看,“开学综合征”属于适应障碍。假期作息和生活方式与开学后差异大,学生的生物钟和心理状态难以快速调整,导致对新学期环境和任务适应困难。开学后要重新面对老师和同学,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社交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担心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或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等,进而产生心理压力。
Prat B
家长操作指南
Q:面对孩子焦虑紧张或者厌学的情绪,可以给家长一个战略上的指导吗?
A:生活上,家长可以制定家庭规则,包括道德品质、感恩付出、规律生活、自律等。制度上墙,全家人都遵守。保证作息规律、饮食科学。
教育上,家长可以参考电影《哪吒》中李靖夫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理解、支持、陪伴、鼓励,给孩子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不带目的不求回报的爱,始终如一的接纳。
Q:有哪些从行动上的可操作指南可以给家长参考?
A:调整作息时间:提前1-2周开始调整,每天早睡早起,可以将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提前30-60分钟,逐步适应开学后的作息。
提前适应学习状态:提前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可以适当预习新学期的课程内容,提前了解一些知识,降低开学后的学习难度。
积极的心理暗示: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你可以应对新学期的挑战”“你有能力取得进步”等,增强自信心。
支持与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Q:可不可以从话术上给出贴心小技巧,让家长照着说,孩子会更愿意听?
A:每个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突然改变说话的腔调孩子和家长都不适合,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建议家长阅读《非暴力沟通》,按书中凝练的沟通技巧与孩子交流:
1、观察孩子的行为,不带评价地描述家长看到的事实;
2、表达家长就此事的感受;
3、说出家长的想法;
4、最后说出家长的请求;
例如:明天就要开学了,孩子还没做完假期作业,而此时还在玩不做作业。
家长可以这样表达:孩子,我看到你在打游戏,好像你的寒假作业还没做完,明天就要开学了,你交不了作业,我感到很焦虑。我很担心你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我也担心老师找我,这让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你可以先把作业做完吗?你看需要妈妈/爸爸协助你做点儿什么不?
家长需要记住对孩子的请求不是要求,更不是指责。怎么来评估自己说的话是请求还是要求呢?如果对方按你说的做了,你很开心,如果对方没有按你说的去做,你也不生气,那就是请求。
要求会破坏亲子关系,请求会改善亲子关系。
Q:还有没有其他专业建议可以给到家长们?
A:掌握良好的育儿技巧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
推荐家长阅读一些育儿的书籍或相关视频学习:
学龄前家长可以阅读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等。
小学阶段的家长可以阅读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系列书籍、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李玫瑾的《心理抚养》等。
中学阶段的家长可以阅读乔希·西普的《解码青春期》、刘称莲的《陪伴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等。
家长进修室
如果你也希望为孩子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做一个更会爱的妈妈,不妨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有方法地去爱孩子。无论是哪些流派,重点都在于建立具有心理弹性的家庭系统,最终培养孩子的适应性、应对能力。
这世上唯有一种爱指向别离,那就是妈妈看着孩子跑远的背影,在心里祝福他能拥抱自己自由丰盛的人生。
文:李鳗亿
图:AI制图,部分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梦瑶
审核: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