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者系列报道 | 潘云芬:为孩子们点燃奔赴星辰的勇气
编者按
她们,用教育点亮未来
她们是教育改革的践行者,用智慧和勇气推动优质教育;
她们是三尺讲台上的耕耘者,用知识点亮无数学子的未来;
她们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用爱和温暖呵护每一棵幼苗成长。
她们,就是默默奉献的女性教育工作者。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她们以独特的魅力和力量,为教育事业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近日,新女报走近重庆的女性教育工作者,
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的情怀,致敬她们的坚守!
当电影《哪吒2》的“逆天改命”在教育界撒下热议的火种,巴川量子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潘云芬以三十载深耕解码育人真谛:在AI浪潮中,教育者应是护火人而非铸模匠,真正的教育不在铺路,而在点燃奔赴星辰的勇气。
人物档案:潘云芬
巴川量子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全国创新型校长
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重庆市教委专家资源库成员
重庆市百佳女园丁
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
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重庆市小班教育首创者
是社会热点也是教育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年初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指出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潘云芬作为一位深耕30年的教育人,透过《哪吒2》大热、导演饺子逆袭等社会现象,延展出教育如何与时俱进的思考。
结合导演饺子医学院毕业后自学动画,因热爱而坚持,“逆天改命”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经历,潘云芬敏锐洞察:“在当下内卷、躺平两种观点交织的变革时期,电影《哪吒2》是年代的产物,也是对真实社会的反映。在家长的价值取向不同、未来规划不同的情况下,当下的老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主要的是如何去发现和保护拔尖创新人才,保护每个孩子的热爱。”
父母总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铺平道路,但是孩子的未来,父母都没去过。“我们现在所教育的是将活在未来的人,如敖光对儿子敖丙所说:‘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
从首创小班教育开始,潘云芬带领的教育团队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从自我认识、自主规划到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最终实现成长的螺旋上升,这也正是每个孩子希望自己走出的那条路。“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学校度过一段快乐的成长时光,不光让他感到充实,而且获取知识的这个过程,也不是枯燥的、辛苦的。”潘云芬告诉新女报记者。
给生活在未来的孩子赋能
在潘云芬看来,以最大的温情与敬意做教育,培养将生活在未来的孩子,为孩子的未来赋能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们常说,现在是过去的未来,也是未来的过去。我们的教育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不能用原来的观念教现在的学生。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站在人的成长的角度,去思考孩子面对未来需要的、有用的、用得上的核心竞争力。”
身体素质与语言表达是潘云芬在教育中的两点坚持。“首先,每天一节体育课。我认为身体很重要,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最想的是健康平安,为什么走着走着这个想法就变了呢?第二,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坚持训练表达。无论是工作上的合作还是家庭中的相处,交流表达都是很重要的。无论孩子未来做什么,身体素质和表达能力都是他用得上的。”
潘云芬身体力行,将对教育的理解思考,对孩子的尊重呵护,融入日常点滴。
周一,在“国旗下的演讲”中,一个孩子上台后突然忘词,与台下上万师生尴尬对视。“你看那个孩子的表情就知道,他感觉自己搞砸了。”潘云芬把他叫到了自己办公室,给了他一张纸、一支笔,面对校长,孩子更紧张了,潘云芬却对他说:“首先,你写下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下次,我要再给你个机会,让你再去演讲,就讲今天的故事。”
潘云芬的女儿唐雅月小学时曾参加校运动会800米比赛,跑了最后一名,隔壁班同学起哄,笑她成绩好又如何,跑步却是最后一名,从此她再也不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作为母亲的潘云芬在女儿读高中的时候才被告知始末。“我看着这个孩子,一下想到我的女儿,如果不给他一个弥补的机会,也许从此他都不演讲了,他都害怕当众表达了。我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在我眼前发生。”
之后,潘云芬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的女儿为孩子修改稿件,题目就叫《不要失去重来的勇气》。写为什么搞砸,感受怎样,如何从挫折中获得成长,重建表达的勇气。“教育就是要做小事,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大事。”
拥抱AI,巴川量子在行动
当谈及颠覆现有工作方式的AI人工智能,最近席卷各话题热度榜的DeepSeek,潘云芬已从AI的试用者、使用者,晋升为布局者。她结合学校定位,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接轨。
“AI赋能教学是进步的产物,是时代的必然。”潘云芬对年轻老师运用AI持乐观态度,“就像从粉笔字到多媒体,技术的升级提高的是教育的效率。你不用你的课堂就不会受学生喜欢,因为学生就生活在这个年代”。
在潘云芬的影响下,巴川量子团队深度拥抱AI。开学前,小学部蒋金凤校长熟练地使用关键词通过DeepSeek与纳米AI跨学科设计课程,“可以从某些点上给我们带来启发”。她看好AI人工智能在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诊断报告方向的应用,“大数据模型能够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练习上的针对性越强,肯定效率越高”。
六年级年级主任、历史老师林秋菊在不断地与AI对话、探索中,思考着教育的价值、教师的价值:“AI是技术层面的巨大突破,在拥抱技术后,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立德树人。教育是与人打交道,共情能力、情绪价值,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对创造力和热爱的发现与保护,是当下教师要去激发、引领,甚至撬动的。”
目前,巴川量子从学校层面布局AI,信息技术团队正在做相关研究,对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教育教学中的哪些方面做研判,并做出应用与推广。
揭秘女性教育引导者的魅力
智慧、冷静,是学校老师们给潘云芬的标签;细腻、理解和懂得,始终贯穿着温度,是学生和家长们对潘云芬的感受;善于领导和激励,善于发现和培养,突破了女性原有的局限,是全校教职员工对潘云芬的评价。
教育人做管理与普通企业做管理是不一样的。建立情感链接,帮助个体获得自我价值,领导团队产生认同感,潘云芬对教育和管理的理解细腻而深刻。而潘云芬只是谦逊地表示,母亲这个角色让身为女性的她在做教育上多了一分优势。“第一,女性更有共情能力,有共情的沟通更容易走进内心产生效果。第二,身为女性,对教育的理解会多一份宽容,理解个体的不同。我们清楚地明白,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差异,不拿一把尺子量人,才能更好地做到差异性培养。”
在潘云芬看来,当代女性更加努力、坚韧。对自我有要求,对家庭有贡献,对事业有追求,“女性的身份、母亲的经历,都是女性教育者的优势,不是所有女性都有机会讲出她在教育事业中做的这些事儿,但是我相信,她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一个校长的人格魅力与个性特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的走向。领导者向上向善、积极善思的品格,会通过影响每一位老师,真真切切地传导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接下来,巴川量子计划开设“家长夜校”,为家长减轻焦虑,让教育回归本质。“家庭是教育最小的细胞,作用毋庸置疑。如果能通过‘家长夜校’,影响到更多的家庭,让我们的家长拥有教育的方法,助力成长,是对孩子、对未来真正有好处的事,也是我最开心的事。”潘云芬说。
记者:李鳗亿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梦瑶
审核: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