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健康科普

25岁“世纪婴儿”心源性猝死引关注!专家警示中青年必做7件事

来源:健康人报 向娇 2025-03-25 18:11 浏览量:

2025年3月24日,据极目新闻报道,2000年1月1日0时0分出生的“世纪婴儿”千千去世,年仅25岁。据悉,千千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病发突然。在日常生活中,心源性猝死事件时常发生,尤其是中青年人更易发生,那该如何预防呢?

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猝死,顾名思义是一场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首要原因,年轻人更易发生。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王宁表示,中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且不再局限于老年人,30-40岁的患者屡见不鲜,最年轻的患者甚至仅有20多岁。

猝死年轻化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猝死年轻化的趋势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期熬夜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吸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高热量饮食引发的肥胖与高血脂,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同时,精神压力大也是重要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此外,年轻人往往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忽视了早期的心血管疾病症状,导致病情延误。

通常心源性猝死前没有任何征兆,但如果有以下情况,需引起重视,并立即就诊。

1.曾有不明原因的晕厥:尤其在活动中或应激时出现,往往提示有心脏问题。

2.胸痛、胸闷、胸部不适:尤其是活动、劳累、用力时出现。

3.呼吸急促或窒息感:尤其发生在活动、劳累、用力时。

4.心悸:可能伴随出汗、头晕、恶心等,尤其与活动、劳累、用力等相关。

5.体检时有心脏杂音。

6.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猝死家族史。

预防猝死日常要做好7件事‍

不少专家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法宝”。

1.少熬夜‍‍

少熬夜,避免长期熬夜。熬夜的伤害往往是逐渐积累的,已经有太多熬夜猝死的悲剧发生,足以引起重视了!

2.别吃太饱‍‍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曾介绍,摄入过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会加重心脏负担。

3.戒烟戒酒

很多人一边吃着降压药、降糖药,一边参加各种饭局、酒局。实际上,在用药治疗的同时,保持戒烟戒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4.不要久坐‍‍

一动不动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癌症、失能和死亡的一个主要潜在原因。远离久坐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

5.遇事冷静‍‍

很多心脏病发作是因为剧烈的情绪变动。比如,暴跳如雷会造成血压变化,也导致体内各种有害物质快速增加,从而引起心脏病发作。

6.减少抑郁‍‍

焦虑、压力大等不良情绪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是引发猝死的一种诱因。尤其是抑郁,它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7.运动适量‍‍

运动要量力而行,不要突然剧烈运动。运动中,如果突然出现胸闷、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能再强行运动,要慢慢地放慢运动的步伐,继续往前慢走几分钟,缓冲一下再坐下休息。

 (综合自极目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央广网)

3月封面.jpg健康人报公众号+健康频道二维码.jpg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