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健康科普

“一言不合”就头痛 如何缓解?

来源:健康人报 周晋羽 2025-03-29 15:49 浏览量: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家常常“一言不合”就头痛。头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其与人体的气血循环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头痛的体验,有时只是短暂的轻微不适,有时却疼痛难忍。那么,头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屏幕快照 2025-04-10 下午3.16.55.png

为什么会头痛呢?

1.经络气血瘀滞。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时,气血瘀滞,从而引发头痛。经络气血瘀滞的原因有很多,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跌打损伤等。瘀滞的经络气血,导致局部气血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引发疼痛。

2.脏腑功能失调。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当某个脏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气血运行异常,进而引发头痛。例如,肝气郁结、脾虚、肾虚等脏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引发头痛。

头痛有多种类型

需“辨证论治”

1.前额痛。前额痛主要与阳明经有关。阳明经行于前额,当阳明经气血瘀滞,或阳明热邪上炎时,容易导致前额痛。症状表现为前额部胀痛、闷痛,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治疗前额痛应采用清阳明热、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有白虎汤、葛根芩连汤等。

2.两侧头痛。两侧头痛主要与少阳经有关。少阳经行于两侧太阳穴附近,当少阳经气血瘀滞,或少阳经风热内侵时,容易导致两侧头痛。症状表现为两侧太阳穴胀痛、刺痛,伴有发热、目赤等症状。中医认为,治疗两侧头痛应采用清少阳热、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菊花茶调散等。

3.后头痛。后头痛主要与太阳经有关。太阳经行于后头部,当太阳经气血瘀滞,或太阳经风寒外侵时,容易导致后头痛。症状表现为后头部胀痛、钝痛,伴有恶寒、发热、鼻塞等症状。中医认为,治疗后头痛应采用解太阳表邪、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有桂枝汤、麻黄汤等。

4.头顶痛。头顶痛主要与厥阴经有关。厥阴经行于头顶部,当厥阴经气血瘀滞,或厥阴经风寒外侵时,容易导致头顶痛。症状表现为头顶部胀痛、闷痛,伴有头昏、目眩等症状。中医认为,治疗头顶痛应采用解厥阴表邪、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有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等。

5.后枕部痛。后枕部痛主要与督脉有关。督脉行于后枕部,当督脉气血瘀滞,或督脉风寒外侵时,容易导致后枕部痛。症状表现为后枕部疼痛、麻木,伴有颈项强直等症状。中医认为,治疗后枕部痛应采用疏通督脉、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有葛根汤、独活寄生汤等。

6.眉棱骨痛。眉棱骨痛主要与阳明经有关。阳明经行于眉棱骨附近,当阳明经气血瘀滞,或阳明经风热上炎时,容易导致眉棱骨痛。症状表现为眉棱骨胀痛、钝痛,伴有口干、口苦等症状。中医认为,治疗眉棱骨痛应采用清阳明热、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等。

可从三方面缓解头痛

1.穴位按摩。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从而缓解头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缓解头痛的穴位及其按摩方法:

太阳穴:位于头部两侧,眉毛外侧末端凹陷处。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捏太阳穴,每次约1分钟,可以缓解两侧头痛。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两侧凹陷处。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捏风池穴,每次约1分钟,可以缓解后枕部头痛和颈椎病引起的头痛。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每次约1分钟,可以缓解紧张性头痛和情绪引起的头痛。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捏合谷穴,每次约1分钟,可以缓解偏头痛。

2.调整饮食。头痛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或过饥。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血、活血、行气、止痛等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山楂、生姜等。

3.中药调理。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川芎茶调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等。(资讯)

(文/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中医院 钟富)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