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健康科普

国际罕见病日 | “粑耳朵”“莫名胸痛”“腮帮肿大” 让这些罕见病被看见

来源:健康人报 向娇 2025-03-29 22:46 浏览量:

罕见病日.png

2025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为“不止罕见”。什么是罕见病?在《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中,罕见病的定义为: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10000、患病率小于1/10000、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

罕见病稀有,患者人数却并不稀少。全世界目前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罕见病患者超过3亿。《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已知的罕见病数量约为1400余种,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平均4.26年才能得到确诊,42%的患者曾被误诊。

罕见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比如“粑耳朵”“莫名胸痛”“腮帮肿大”等,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诊断难、治疗难。因此,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欢子表示,需要让更多人了解罕见病,看见生命的1/10000。

“粑耳朵”,竟是复发性多软骨炎

近日,黎先生36岁,双耳先后出现红肿、疼痛症状,一直以“耳廓软骨膜炎、感染”进行激素和抗生素治疗无果,不仅疼痛难忍,原本清晰的耳廓也增厚变形,成了软塌塌的一团。最后经风湿免疫科系列检查,结合病史后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

戴欢子主任介绍,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罕见的免疫介导的全身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软骨反复发生炎症,主要累及耳、鼻、眼、关节和呼吸道,特征性表现为“菜花耳”和“鞍鼻”畸形。该病多发于40~60岁的成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外伤感染、过敏或服用某些药物有关。

“会呼吸的痛”,或是SAPHO综合征

日前,杨先生莫名出现胸痛症状,最开始是偶尔痛,随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从前胸痛到后背,连呼吸都在痛。但经胸部CT、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多个检查,均未查出异常。家人一度怀疑杨先生是心理问题。医生结合病史,“胸痛”之谜盖棺定论,是罕见的SAPHO综合征。

戴欢子主任说,SAPHO综合征是一组主要累及骨和皮肤的特殊临床症候群,由Synovitis(滑膜炎)、Acne(痤疮)、Pustulosis(脓疱病)、Hyperostosis(骨肥厚)、Osteomyelitis(骨髓炎)5种疾病的首字母组成。该疾病较为罕见,据国外报道患病率低于0.01%。SAPHO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受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影响。该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也无统一的指南或共识,因此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腮帮肿大”,当心米库利奇病

徐女士近期双侧腮帮无故肿大,起初以为是长胖了,但面部肿胀却日益加剧,腮腺区出现“鹌鹑蛋”大小的包块,无明显疼痛感。经多日抗感染治疗,肿胀未减反增,还间断出现眼睑浮肿、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症状。经详细检查,徐女士腮帮肿大的谜底揭晓:米库利奇病。

戴欢子主任说,米库利奇病也被称为良性淋巴上皮病(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BLL),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遗传、接触有毒气体、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染等有关。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多从腮腺开始,无痛性肿大,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累及单侧或双侧腮腺、颌下腺及泪腺,造成口干、眼干等症状。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误诊率较高。人们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预防罕见病可以做这4件事

戴欢子主任表示,罕见病80%与遗传相关,其中50%以上发病在儿童期。其他原因包括感染、过敏性反应、免疫异常等。做好罕见病预防工作,我们能做这4件事。

首先,孕前筛查。夫妻双方可以寻求医生进行遗传背景调查。包括追溯双方三代有无遗传病、先天缺陷或不明原因的家族病史,以及夫妻双方是否符合优生优育的条件等,以此来估测后代发生异常情况的概率,从而进行预防。

其次,产前诊断。妊娠期间如果胎儿具有发生遗传性罕见病的高危因素,孕妇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遗传基因筛查。约300多种遗传性罕见病目前都可以实现基因筛查。

接着,新生儿筛查。家长和医生需要重点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其行为及神经系统的表现,从而来推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然后,生活防护。生活中避开装修污染、农药、放射线等易导致出现基因缺陷的“危险元素”。

(文/王奕璇 王琼 向娇)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