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情感

她们如何摆脱那只“黑狗” —女性情绪自救实录

来源:新女报 李鳗亿 2025-03-31 15:21 浏览量:

自从丘吉尔用“黑狗”一词来描述自己大半生经历的几次抑郁时期以来,“黑狗”就成了抑郁的代名词。抑郁就像“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人不放。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女性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灵是否舒展、健康的时节。

一场新书发布引发的“共振”

“一具患有抑郁症的躯体,一段自我救赎的旅程,一部冰雪烈焰的非洲情史。”非虚构文学《乞力马扎罗蓝》的荐书语上,赫然写着触目惊心的三个排比。

3月15日下午,重庆南滨路的龙门浩老街拾己书局,冰心散文奖得主、国家地理作家、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红尘携新书与大家见面,上演了一场关于旅行、人生与勇气的特别聚会。

新书《乞力马扎罗蓝》以38万字书写女记者珍珠深入非洲丛林3万里、在雪未消融前登顶乞力马扎罗山的故事,是红尘用三年光阴写就的“救赎之书”。

作为曾被抑郁困扰六年的女作家,红尘通过书中的故事,给出抚慰人心的答案—真爱和勇气是我们唯一能抵御时间、抗衡命运的信条。

“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内心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走在路上,写在路上,我才觉得我真正地活着。”

在这场不设防的温暖见面会上,不少读者、粉丝随着红尘的分享,也将困惑自己的情绪问题抛出,希望获得抚慰与力量。

红尘:去读书去旅行去学习

红尘大方分享了自己对抗抑郁情绪的三个良方:“在我最孤独的时候,是阅读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你也可以去旅行,大自然会治愈你;还有就是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把注意力转移。当我去做照顾猴族孤儿的国际志愿者时,我从中学习到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动物,从而让我走出了这个‘深井’。”

红尘坚定而温暖地鼓励大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苦难,也会有自己的天命。勇敢接受命运的挑战,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现在的红尘老师,带着学生研究新媒体,成为“带货达人”,开视频小店,做视频、挂链接、开直播,步履不停。学习中的她跑得很快,快得连“黑狗”也追不上。

她们的勇气与故事

在“黑狗”如影随形的时间里,有人丧失了生活的乐趣,也有人寻求专业帮助,还有人以自己的力量迈出救赎的第一步。正视自己的情绪,挖出情绪的根源,改变生活习惯,找到情绪出口,丰富日常活动……都是应对情绪问题的有益方式。如果你正因为情绪问题而陷入焦虑或自我怀疑,不妨看看她们的故事,或许会找到安慰与力量。(以下人物均为化名)

乐君:珍惜小小“不良嗜好”

之前网上有个热门段子:某网友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自律上进,关掉手机,戒掉外卖,早睡早起,每日看书,开始锻炼,结果一个月后得了重度抑郁。有时候,严格按计划前行,没有“失控点”的人生,反而会为情绪问题埋下伏笔。

乐君的人生是被父母规划好的“完美”。从大学专业到工作婚姻,无一不在“指导”之下,40多岁的乐君从未在人生大事上“自由”过,所以,深夜在购物APP上放飞自我地“买买买”就是她情绪的出口,无论东西的大小或价值,不受控地下单这个动作就是“爽点”。

今年2月,十几人的大家庭新年聚会上,她送了每个人一大包袜子,多到大家以为她转行搞批发;日常买下东西送朋友送亲戚,也不管人家用不用得上……“买买买”这个“不良嗜好”在乐君的生活中扮演着一种“解药”的角色,帮她缓解压力,调节情绪,让她在无法“跳脱出格”的生活中找到一丝丝的自由,活出一点点的“掌控感”。

“在大家的眼里,成功的人生就是拥有稳定的工作、匹配的伴侣、圆满的家庭,每一步都恰到好处,人生绝不可以行差踏错。但当我真的去践行这些完美时,并未因此变得更加快乐,随着年龄增长,反而更感到没有自我的痛苦。”

在乐君看来,“买买买”是自己情绪的调剂,也是生活中的“解药”,维持住情绪的平衡,让自己不至于在“完美”的压力下崩溃。

“珍惜你的不良嗜好,它可能是你热爱生活的主要原因。”—看似荒诞,却蕴含着别样的深意。

小晗:改变生活习惯“忙”起来

38岁的小晗曾经是一名妥妥的“学霸”,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公进入体制工作。她与老公在大学便认识,成为了“毕婚族”,并且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看起来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却没有让她觉得幸福,相反,她觉得自己出现了情绪问题。

“情绪长期要么非常暴躁,要么就极度低落。”小晗描述那段时间的情况时说:“时常感觉烦躁不安,每天两点一线,生活、工作一成不变。睡眠长期不足,大把大把掉头发,严重的时候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甚至想过一了百了。”

家人也非常担心,尽量顺着小晗,但并没有让她情况好转,还曾经多次与家人爆发冲突。“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很无奈地道。

她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便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为中度抑郁症。

通过接诊医生的讲解,小晗了解到,抑郁会让人内心极其敏感,往往存在自我认同问题,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时,患者需要的不是被“拯救”,而是被理解、被支持,以及有机会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和价值。

经过半年的调节,如今的小晗情况已经好转。除了接受诊疗外,她还定期运动打卡、参与读书会等,丰富业余生活,改变生活习惯。“我制定了新目标,让自己忙碌起来。”同时,经常参与社交活动,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如今,她生活也进入正轨。

“除了尽量调整自己的状态,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她表示,家人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也让她充分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给了自己很大的信心。

刘梅:主动找到心结根源

“永远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永远悲观、玻璃心,那些年,我的世界是没有色彩的!”谈起自己的“病史”,刘梅至今历历在目。

初中时期的刘梅,成绩优异,老师、同学都很喜欢自己,用她的话说,初中时期的她像是“活在世界中心”。顺利考入重点高中后,转折就来了。“新的环境很难适应,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再是大家眼中的‘榜样’,巨大的落差让我陷入了无穷的负面情绪中。”刘梅说,进入高中后,负面的自己感到“身边人都有敌意”,甚至出现一些身体症状,例如嗜睡、失眠、记忆力减退,甚至课堂上听不到老师讲话,“当时的我,像失聪了一样”。

高中时期,刘梅一方面想努力回到“优生”的行列中,一方面又过度敏感悲观,一点失败就能让她极度低落,不断否定自己,而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大学和职场阶段。“我是上大学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的,当时有向身边的同学、老师倾诉。”刘梅说,大学时期的一位老师给自己推荐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自己被治愈了不少。这本书告诉她不要害怕被讨厌,不要为别人的看法而活着。从书中,刘梅渐渐给自己筑起了一道精神上的“堡垒”。

后来,刘梅遇到了如今的老公,有了孩子,一段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成为她逐渐走出抑郁症的“良药”。对于有类似困扰的人,她建议:“可以先就医,必要的时候先吃药控制。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主动找到自己‘情绪’的根源问题,才能逐渐走出抑郁的阴影。”

拒绝“情绪流感”

每年3月~5月,重庆市内各大医院心理科诊室都会迎来一波特殊的就诊高峰。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35%的抑郁症首次发作出现在春季,复发率较其他季节增加20%。

春季有没有办法可以拒绝“情绪流感”呢?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睡眠心理科主任李玲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专业意见:

首先,多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可以促进多巴胺的产生,尤其是早上醒来晒太阳,能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让人一整天都神清气爽。

其次,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我们可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在冬天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运动。这也是应对“内耗”很好的方法。晨间太极拳,傍晚快走,冥想静坐,都能缓解焦虑。

然后,营养美味的食物,可以缓解一半焦虑,比如香蕉、坚果、深绿叶菜、黑巧克力、深海鱼类、奶制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进行认知免疫训练,比如社交媒体断舍离,实施“17:00后数字排毒”,降低镜像神经元过度激活;可以尝试拥抱家人,或约朋友聚餐等,养宠物也可以增加内啡肽和催产素的分泌。

最后,李玲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兴趣降低、动力降低,或烦躁易怒、情绪波动,或睡眠欠佳,或伴有医学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躯体症状,并明显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记住,寻求帮助不是脆弱的表现,而是对自我健康的科学管理。这个春天,我们用大脑喜欢的方式与万物共同生长。

新女报说

“黑狗”也许是一头冷酷无情的野兽,但要相信我们的内心具有强大的能量将其驯服。抑郁的时间或许会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希望拥有怎样的人生,这也正是转变的驱动力。即使处于抑郁情绪洼地当中,你仍然可以为自己做一些事,比如活在当下、自我关怀,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