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咳”不止 不同咳嗽该如何用药?
春季冷热空气交替,气温多变,气候干燥,咳嗽高发。柳州市人民医院谭德超医生表示,在使用止咳药物时要注意,不同的类型的咳嗽要选用不同的止咳药物。
咳嗽分类型
应根据病情选择止咳药
谭德超介绍,止咳药主要分为三类:中枢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药以及中药止咳药。
干咳:适合选择中枢性镇咳药,如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通过抑制延髓反应达到止咳效果。
有痰的咳嗽:适合选择外周性镇咳药,如那可丁片、磷酸苯丙哌林片等,通过作用于呼吸道,减轻咳嗽反射。
风热感冒咳嗽:适合选择中药止咳药,如川贝母、枇杷膏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
在选择止咳药时,患者应根据咳嗽的具体类型,即干咳选用镇咳药,湿咳则应选择祛痰药,以实现对症下药。需要注意的是,止咳药虽能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治疗引起咳嗽的疾病,因此在使用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此外,止咳药与酒精同时使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选择止咳药时应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或有致突变效应的药物。
遵循用药指南
确保安全与效果
在使用止咳药的过程中,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南是确保安全与效果的关键。首先,了解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至关重要。大多数止咳药的说明书都会详细列出成人与儿童的建议剂量,以及每日服用次数,遵循这些指导能有效避免药物过量带来的风险。例如,复方氨酚烷胺片推荐剂量为每次2片,每日3次,适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和发热。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则通常建议成人每日3次,每次30mg,以帮助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使用止咳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头晕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且持续不改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对于儿童和孕妇,药物的选择和用量应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或有致突变效应的药物。例如,那可丁不推荐用于儿童,而可待因和苯丙哌林在哺乳期妇女中应谨慎使用,尽量短期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在使用止咳药物时,分清咳嗽类型是选择药物的关键。对于干咳,应选择镇咳药;对于有痰的咳嗽,应选择祛痰药。药物使用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按时按量服用,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滥用药物。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儿童、孕妇、老人
选止咳药须格外谨慎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老年人,选择止咳药时须格外谨慎。儿童因身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全,药物选择应更侧重于安全性与副作用小的药物。例如,喷托维林适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而依赖性的中枢镇咳药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则不推荐使用,特别是1岁以下的婴儿应完全避免。
孕妇在止咳药的选择上,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出生缺陷或新生儿呼吸抑制的药物,如可待因,在妊娠前三个月尤其要慎用。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通过乳汁排泄的药物,如可待因和苯丙哌林等,尽量短期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同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如嗜睡、喂养困难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老年人在选择止咳药时,应考虑到其可能存在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心、肝、肾功能的药物。对于多痰的老人,应避免使用中枢性镇咳药,以免痰液阻塞呼吸道,增加病情风险。非依赖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喷托维林、苯丙哌林等,由于不会产生成瘾性,可作为老年人安全的止咳选择。
总之,在使用止咳药时,请务必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同时,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减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文:周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