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胃日丨护胃无“幽”,打工人的胃要这样呵护
嗳气、反酸、上腹烧灼感、饭后饱胀……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胃部不适,不少人尤其是饮食不规律、经常在外聚餐的打工人,都认为是小问题,吃点胃药就可以了。但这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不能大意。
2025年4月9日是第20个国际护胃日。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近50%。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那如何早发现早治疗,护胃无“幽”呢?
幽门螺杆菌患者患胃癌的风险更高
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脾胃病科)主任田锋亮介绍,幽门螺杆菌是唯一能在人体胃部强酸环境中长期存活的细菌,因其多定植于胃幽门(胃与十二指肠连接部位)、身体呈螺旋状而得名。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是引发消化不良、活动性胃炎、胃糜烂、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淋巴瘤等胃病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肠化生、异型增生的风险将增加,而肠化生被视为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的确远高于普通人。”田锋亮主任指出,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饮酒及进食辛辣、过热食物,药物损伤,胆汁反流等因素均可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不积极治疗,甚至可发展至胃癌。
共餐、食用生冷及不洁食物都可能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有共餐、接吻、食用生冷及不洁食物和饮用水、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一人遭殃,全家感染”可不是危言耸听。
田锋亮主任表示,85%以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感染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不适感,包括上腹烧灼感、嗳气、反酸、饱胀、恶心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口臭。如果已发展到胃溃疡或胃癌,患者还可能伴随呕血、黑便、消瘦等症状。
胃镜能够对胃疾病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
目前筛查幽门螺杆菌,健康人群可做C13呼气试验。其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同位素标记物,可快速、准确判断是否感染,无痛无创,能助力早期发现感染。“建议成年人至少进行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避免交叉感染,家庭成员也最好共同筛查。”田锋亮主任提醒。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尤其有上腹不适症状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做胃镜检查,直观评估胃黏膜状态。”田锋亮主任说,胃镜就像给胃配备了一台高清摄像机,可以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等脏器的黏膜进行360°无死角观察,能帮助医生诊断上消化道疾病,及早发现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息肉、腺瘤、胃早癌等病变,及时给予规范的治疗。同时,对息肉、腺瘤和早癌进行胃镜下切除。
治疗胃病中西医各有妙招
“具体该如何治疗胃病,中西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田锋亮主任指出,西医常用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胃病;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接受根除治疗(四联疗法);胃溃疡则需规范治疗6-8周;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还会评估使用相应药物。
中医方面,症状较轻的患者可服用中成药;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可以根据个体症状舌脉不同,辨证论治,服用中药汤剂治疗;还可采用针刺、艾灸、穴位按摩、热敷、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配合食疗,达到缓解症状、调理身体的目的。
当然,科学养胃才是关键。首先,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注意腹部保暖,适当运动,保持良好情绪。
同时,使用公筷,餐具定期高温消毒;避免口对口喂食、亲吻儿童口唇;不饮生水,肉类彻底煮熟。
此外,定期体检和随访至关重要,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1-2年胃镜和病理随访。
指导专家
田锋亮
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脾胃病科)主任
(门诊时间:周二、四、六上午和周三晚上夜门诊)
(文/向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