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健康科普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皮肤瘙痒竟查出肝癌!4种皮肤病变或是肝癌发出的“预警信号”

来源:健康人报 周晋羽 2025-04-17 15:40 浏览量: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则病例:郑州一男子皮肤瘙痒不止,误以为是过敏,最终到医院检查竟被确诊为肝癌!这一案例为大家敲响警钟:身体的细微异常可能暗藏健康危机,尤其是肝癌这类“沉默的杀手”。

我国肝癌现状:发病率高、发现晚,防治刻不容缓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39万,死亡病例达36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更严峻的是,超过60%的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究其原因,肝癌早期症状隐蔽,极易被忽视。

皮肤出现 4 种异常

警惕肝脏病变

肝脏是一个“忍者型”器官,因为没有痛觉神经,即便肝细胞已经损伤严重,身体仍然没明显感觉。专家提醒,如果皮肤出现以下异常,有可能是肝脏在“求救”了:

●皮肤瘙痒:肝脏出现损伤,有可能会激活皮肤中的神经纤维,通过信号传导至神经中枢直达脑感觉皮层,继而产生顽固性瘙痒。

●皮肤发黄:肝功能受损时,体内胆红素积聚,可致皮肤发黄,尤其是眼白和皮肤表面可能呈现出蜡黄色。(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和排出,刺激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可能导致伴发瘙痒)。

●蜘蛛痣:蜘蛛痣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紫色的小血管瘤,按压时蜘蛛痣消失,松手后再次出现。若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能力受到影响,可使雌激素在血液中浓度升高,进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形成蜘蛛痣。

●出血:肝脏是人体合成凝血因子的场所,直接关乎凝血功能。若突然有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消化道出血,可能是肝功能受损的表现,一定不要忽视。

除了皮肤瘙痒

这些“蛛丝马迹”还需警惕

●肝区疼痛: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肝癌早期症状,隐痛、胀痛或刺痛,夜间及劳累后加重;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欲差是常见早期表现,多因肝功能损害、肿瘤压迫胃肠道所致;

●腹胀:肿瘤、腹水或肝功能障碍所致,腹胀常在进食后和下午加重,易被误判为消化不良;

●乏力消瘦:由于恶性肿瘤的代谢、消耗过大和进食少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体重会日渐下降。

这些高危人群

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

✅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

✅ 肝硬化(酒精性、肝炎性等)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者

✅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有药物性肝损伤史者

科学预防肝癌

从源头阻断风险

1. 阻断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 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及未感染者应及时接种,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 规范治疗慢性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

2. 养成“护肝”生活方式

• 饮食管理:低脂饮食(优选橄榄油、鱼油),多吃蔬果(补充抗氧化剂),限制红肉及加工肉(每日<70克);

• 控制体重:肥胖与肝癌风险呈正相关,通过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和均衡饮食维持BMI在18.5-24.9;

• 戒烟限酒:酒精是明确的肝毒性物质,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3. 谨慎用药,远离“伤肝”陷阱

• 避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避孕药等肝毒性药物,如需用药务必遵医嘱;

• 警惕“三无”保健品,部分成分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

4. 情绪管理:焦虑抑郁也会伤肝

长期负面情绪影响肝脏代谢功能,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劳累,给肝脏“减负”。

肝癌从来不是“突然袭击”,而是长期肝脏损伤的“量变到质变”。从现在起,警惕皮肤瘙痒、肝区隐痛等身体“预警”——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健康人群科学预防,用每一次对肝脏的呵护,筑牢生命防线!

指导专家

右江民族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龙丽珍 莫庭炳 杨玉秋

(文/周晋羽)

屏幕快照 2025-04-18 下午3.39.44.png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