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健康科普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60%抗癌时间在家?给肿瘤患者的居家管理手册请收好

来源:健康人报 周晋羽 2025-04-17 16:01 浏览量:

每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为“全程管理 全息发力”。随着肿瘤日间诊疗模式普及,治疗周期内,大多患者超过60%的时都在家度过——这不是治疗的“空窗期”,而是巩固疗效的“黄金期”。

从饮食起居到用药监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如何让居家管理更科学?这份全维度指南请收好!

日常护理:

打造干净+舒适的居家环境

环境管理有“标准”

•温度与湿度:室温控制在 18°C~22°C(冬季可调高1~2°C),湿度50%~60%(干燥时用加湿器,梅雨季开除湿机)。

•通风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需注意的是,在开窗通风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噪音控制: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特别是在患者休息时。

感染防护“无死角”

•洗漱、饮用均用 38°C左右温水(手感微温不烫),禁用冷水刺激。

•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应尽量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必需出门时需佩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烈日下穿戴长袖长裤+宽檐帽,防晒的同时减少皮肤暴露风险。

•脱发患者要保持头皮与头发清洁,使用性质柔和的洗头水,如婴儿洗发水。梳头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烫发、染发。外出时可使用帽子、伞、头巾等防护用品遮挡头皮。

饮食护理:

吃对了,免疫力才“在线”

•核心原则: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深海鱼、鸡胸肉、鸡蛋、豆腐、低脂牛奶),搭配新鲜蔬果。

•个性化调整:避免强迫进食,尊重患者口味,胃口差时采用“少食多餐”,选择软食/半流食(如粥、蔬菜泥、馄饨等)。

•饮水与禁忌:每日主动饮水1500~1800ml,少量多次饮用。这有助于促进体内代谢,排出废物和毒素。注意严格禁酒。

运动护理:

动起来,让身体“元气回升”

•评估先行:在医生评估无广泛性骨转移、血小板减少、活动性感染或其他安全问题等禁忌证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进行个体化活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瑜伽等。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时应结合自身年龄、身体状况选择,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建议饭后1小时运动为宜,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3~4次。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防止因运动出汗而受凉。对于全身状况较差、身体格外不适的患者,应禁忌运动和锻炼。

疼痛护理:

别硬扛!科学镇痛是关键

•破解“忍痛误区”:超过一半的肿瘤患者会饱受癌痛的折磨,忽视和忍耐并不可取。

•为了缓解癌痛,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多种镇痛方法,如镇静药、止痛药、针灸等。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感。

PICC置管护理:

守护“治疗通道”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常用的输液方式。在居家护理期间,患者应特别注意置管部位的清洁和保护。淋浴时,可以用保鲜膜在置管部位缠绕2~3周作为“临时袖套”,两端用胶带固定,并在淋浴时举起置管侧手臂,避免盆浴、泡浴。

此外,患者应做好导管维护,每周到医院换药一次。如果发现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红、肿、痛、有分泌物或敷贴卷边、松脱等情况,应立即回医院就诊。

药物管理:

精准用药,避开“雷区”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化疗药物具有严格的用药规定,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要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心理调适:

好心态,是抗癌的“隐形药方”

•直面情绪: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甚至抑郁。接受自己的病情,积极面对治疗,是心理调适的第一步。允许自己恐惧、焦虑,与家人坦诚沟通需求。

•搭建心理支持系统:加入医院/公益组织的患者互助小组,,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听一首老歌、侍弄一盆绿植、翻看家庭相册等,也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

抗癌是一场“持久战”,居家管理的每一份用心,都在为康复增添力量。

指导专家:

衡水市中医医院 张丽曼

涿州市医院 田赛飞

(文/周周)

屏幕快照 2025-04-18 下午3.39.44.png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