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带娃出行当心这个病 飞机、火车车厢是“高发区”
一到暑假,家长们最担心的事之一来了——近期多地医院眼科门诊显示,儿童结膜炎病例明显增加!尤其是喜欢往公共泳池、水上乐园跑的孩子,或是跟着家人旅行的娃,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红眼病”盯上。到底怎么回事?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谯雁彬为大家准备了“超全防护指南”,家长一定要收好!
暑期出行这些地方最易“中招”
防护细节要记牢!
密闭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车厢是“高危区”
风险点:人员密集,空调循环系统可能携带病原体;扶手、小桌板等公共区域易残留细菌病毒。
防护建议:
全程避免用手揉眼,触摸公共物品后及时清洁双手。
尽量少触碰面部,尤其是眼睛、口鼻。
公共泳池/水上乐园:病毒能在水里“存活数周”!
风险点:泳池水中若有病毒感染者,病原体可通过水体传播;更衣室、淋浴间的潮湿环境也利于病菌繁殖。
防护建议:
必须戴泳镜,选择有卫生许可证、水质清澈的正规泳池。
玩水后及时用流动水洗脸、冲洗眼睛,避免用毛巾直接擦眼。
酒店:毛巾、浴缸可能藏“隐患”
风险点:酒店毛巾、浴缸若消毒不彻底,可能残留细菌;床上用品的尘螨易诱发过敏性结膜炎。
防护建议:
自带毛巾等个人用品,不与他人共用。
尽量选择卫生状况好一点的酒店。
三类结膜炎症状对比,家长必学!
细菌性结膜炎:黄脓眼屎“糊住”眼睛
典型症状:眼睛红肿、刺痛,晨起时眼皮被黄色脓性分泌物黏住,异物感强烈。
诱因:脏手揉眼、接触污染水源(如泳池水)。
病毒性结膜炎:水样分泌物+感冒症状
典型症状:眼睛充血明显,分泌物呈水样或浆液性,常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注意:病毒引起的类型传染性极强,可能导致角膜炎,影响视力!
过敏性结膜炎:双眼奇痒+丝状分泌物
典型症状:眼睛奇痒难忍,分泌物呈黏稠丝状,结膜苍白水肿,可能伴随打喷嚏、流鼻涕。
特点: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相关,无传染性,季节性发作常见。
红眼病是否需隔离取决于病因。病毒性结膜炎传染性强,需居家隔离;细菌性结膜炎用药后2-3天可好转;过敏性结膜炎则无需隔离。
旅途中突发眼红,应急处理这样做
1.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人工泪液冲洗眼部,清除分泌物;让眼睛充分休息,严格避免揉眼,以免将病原体带到对侧眼或加重角膜损伤。
2.切勿自行随意购买眼药水,细菌性、病毒性结膜炎早期症状相似,难以区分。
细菌性结膜炎需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
病毒性结膜炎需用抗病毒眼用凝胶(如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抗生素对其无效;
过敏性结膜炎适用抗组胺或抗炎滴眼液(如富马酸酮替芬等)。
一旦用错药(如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结膜炎)不仅无效,还会延误病情!病毒性结膜炎自然病程约10-15天,但若并发角膜炎,病程可延长至数月甚至半年,及时正确干预至关重要。
3.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就医!
✔ 视力明显下降、视物模糊;
✔ 大量脓性分泌物持续增多;
✔ 眼痛剧烈、耳前淋巴结肿痛明显。
✔自行用药后2-3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预防红眼病,牢记这4招!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市民要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预防红眼病,请谨记以下几点:
1.日常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触摸眼睛、滴眼药水、戴隐形眼镜前后要彻底洗手。最好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商场、泳池、公交车和学校等接触了公共物品后,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病原微生物进入眼睛。
2.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接触患者用过的个人用品、公共设备及使用过的器具。
3.在红眼病流行期,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
4.饮食清淡,多饮水,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避免用眼疲劳。若感觉眼部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指导专家:
(文/周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