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健康 > 健康科普

47岁“网红”身体很好却突发心梗 安然度夏这些人要特别当心

来源:健康人报 向娇 2025-07-02 14:58 浏览量:

近日,河北廊坊知名“网红”燕郊马义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47岁。夏季是冠心病、心梗等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而推动心血管危机事件的最大“引擎”,正是公众熟知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那随着气温日渐升高,“三高”患者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安然度夏呢?

年轻人易被“盯上”

夏季要格外当心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达3.3亿,每5例因病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晋军教授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起,心血管疾病就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且,心血管疾病发病不再局限于老年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易被心血管疾病盯上。在门诊和病房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其次是房颤、高血压、心衰、先天性心脏病等。

他进一步说,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通常由高危致病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即“三高”等导致,这些因素如果控制不好,长此以往将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夏季气温变化,更加剧了对心血管健康的威胁。当气温超过30℃,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导致血液重新分配,心脏负担加重;而且出汗增多引发脱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栓风险激增,已经有高危因素或已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无疑将面临双重风险。

管住嘴、迈开腿

积极使用基础预防药

“防治心血管疾病,需要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方面着手。”晋军教授指出,一级预防就是“治未病”,即在尚未发生心血管疾病之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防控,包括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摄入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年人或肥胖患者适当增加运动等。换言之,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同时,在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时,必须严格控制,阻断疾病的发展途径,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危险因素将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二级预防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梗等患者,如何在生活方式干预和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治疗,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持长期稳定状态、延长生存时间,就是二级预防。其更侧重于如何合理、长期、稳固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和降压药物等基础预防药物,降低心梗等复发风险。

避免错误认知

规范用药定期监测

二级预防是心血管疾病管控的核心环节,但临床却面临着一些挑战:有患者在医院治疗后认为已经治愈,回家就不再用药;也有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就擅自减药或停药;还有患者因用药方案复杂忘记用药……

“因这些错误的认知,目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并不高,也极大影响了治疗效果。”晋军教授拿心梗预防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举例说,需饭前服用以快速通过胃部、在肠道释放,然而部分患者不清楚是在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自行购药时不清楚选择哪种剂量、剂型;也有患者因担心出现胃肠道不适、出血等风险,就擅自停药或减药。事实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监测,不仅能确保疗效,更可以保障用药安全性。

“突破二级预防临床挑战,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提高医生的用药指导水平。”晋军教授表示,只要“三高”患者积极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注意防暑降温和清淡饮食,严格遵守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和随访,就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并安然度夏。

指导专家

(文/向娇)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