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者系列报道 | “例外”设计师李怡乐:从校园到职场,用“服装设计”编织梦想的霓裳
编者按
毕业并非终点,而是奔赴星辰大海的起点。
2025年6月,新一年毕业季,新女报专程邀请3位重庆籍学姐,与新晋毕业生们分享她们追逐梦想的故事。
纵然选择迥异,她们却同样以炽热初心,在各自的跑道上奋力奔跑,用行动定义青春的无限可能。
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有人选择安稳,有人追逐梦想,而李怡乐选择了一条既务实又充满挑战的路—坚守专业梦想,勇闯职场!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李怡乐只身前往广州例外服饰,从一名对职场充满好奇与忐忑的毕业生,成长为能够独挑大梁的成熟设计师。
6月18日,李怡乐在接受新女报记者采访时说:“面对未知,只有真正去做,才能知道对错。”
毕业前夕的迷茫与坚定
2021年夏天,李怡乐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那时的她,手握几个Offer,却迟迟无法做出决定。“当时心情很复杂,既珍惜最后的校园时光,又对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充满期待和紧张。”李怡乐告诉新女报记者,她最大的不确定感,在于能否顺利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以及自己在校园学到的知识能否被市场接受。
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她身边已有不少同学选择创业,并成立自己的品牌,但李怡乐却有不同的想法:“创业听起来很酷,但如果连市场都没真正了解过,直接去做品牌,风险太大了。”
就业还是创业?这个问题在几经思索后,理性便战胜冲动,李怡乐有了自己坚定的选择。“很多人觉得学服装设计就该创立自己的品牌,但我更想先看看行业是怎么运作的。”她坦言,促使她最终选择就业的核心原因,是“实践”二字。“在学校里,我们的设计更偏向艺术表达,但市场需要的是能穿、能卖的衣服。如果连这个基础都没打好,谈何创造?”
从求职“小白”到游刃有余
找工作的过程并不轻松,虽然青睐李怡乐的企业有很多,但如何选择也成了她需要再三思考的问题。李怡乐认为,不断面试的过程也是一种历练,她可以从中积累自己的面试技巧,同时还能了解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求职阶段,她采取“广撒网”策略投递了数十份简历,参加了十几场面试。
“最开始面试时,我很紧张,甚至回答问题时会卡壳。”她笑着说,不断的面试经验让自己越来越从容,到后来她渐渐发现,“面试不仅是公司在考察我,也是我在考察公司”。最终,她锁定了广州的“例外服饰”,对于要舍弃重庆这个“舒适圈”,只身前往广州求职,父母及家人出乎意料地十分支持。“我意志比较坚定,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李怡乐说,她当初选择Offer其实是看两个因素,一是地理位置是否处在相对发达的城市,二是自己的成长空间有多少。
职场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进入职场后,李怡乐很快便发现,自己在校园里学到的设计,其实与市场需求的商业设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在学校,我们可以天马行空,追求艺术性;但在公司,设计必须考虑成本、工艺、市场需求。”她回忆道,刚开始工作时,自己的方案常常被驳回,理由很简单—好看但不好卖。起初,这种落差让她一度感到挫败,但也促使她快速成长。在不断“自我推翻并重来”的过程中,李怡乐很快就完成了初期的挑战: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这也让她快速成长并获得成就感。
“在学校是吸收知识,在职场要输出价值,这就要求你不但要考虑‘设计’的艺术性,更得考虑市场接受度、商业价值等等因素。因为服装设计是为了穿,而不是为了看!”渐渐地,李怡乐学会了寻找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聊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李怡乐作为“女性设计师”也有一些感触。她认为,作为女装设计师,性别是天然优势,也是挑战。“女性更懂女性,我会更懂她们喜欢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她举例说,女性除了会看服装的设计感和样式,面料的亲肤性、剪裁的包容性等,也是需要下足功夫的。
寄语学弟学妹:先行动,再调整
采访过程中,新女报记者问:“如果重来,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李怡乐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会!”回顾过往四年的职场经历,她受益匪浅,工作不仅给她带来了成就感,更让她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设计”,对未来的方向更加清晰。对于即将面临职场挑战的毕业生,李怡乐的建议是“先行动,再调整”。
“迷茫是必经之路,但不要陷在迷茫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要勇于踏出第一步,答案会在之后的路程中慢慢清晰。”李怡乐认为,毕业是一个节点,不是终点,无论是选择继续升学、创业、或者去工作,只要自己思考清楚,就坚定地去做、去实现。另外,她认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很重要,无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充满期待与探索欲”的心境,是动力的核心。
采访后记
从川美的课堂到“例外服饰”的样衣间,李怡乐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从“理想主义者”到“务实创作者”的蜕变。在与李怡乐的交谈中,“积极”“行动力”是她由内而外散发的性格特质,从她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学会“与其困于选择,不如在实践中校准方向”。
职业成长没有固定剧本,唯一不变的是对初心的坚持,对自我的突破,对未来的好奇。当你有了对一件事的“始终热爱”,就能掌控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
策划:新女报编辑部
文:李鳗亿 郑旭鹏 杨莉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梦瑶
审核: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