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资讯

党报记者一线蹲点|一份百余万人安居乐业的民生答卷——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重庆实践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5-08-04 11:33 浏览量: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重庆——这座全国公租房体量最大的城市,十余载深耕厚植,已帮助140余万住房困难群众圆了“住有所居”的梦想,绘就了城市民生保障的温暖底色。

但随着住房保障规模的持续扩大与群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公租房不可避免地遭遇“成长的烦恼”:资源错配、“久摇不中”、区域供需失衡、管理服务跟不上……影响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成为摆在城市治理面前的现实考题。

如何答好这份时代考卷?重庆牢记嘱托、勇于担当,将公租房改革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实践,2024年以来陆续实施了公租房智管、社区治理、租金价格机制以及资产盘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这一系列改革,给公租房小区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还有哪些可改进提升的空间?7月中旬,本报记者走进多个公租房小区进行蹲点调研。

智管改革

从“人管房”到“智管房”的蝶变

“都说退租很麻烦,没想到10来分钟就办完了!”7月29日上午,金凤佳园公租房物业服务中心,租户周佳雨手里捏着结算清单,向记者连连感慨。

效率的提升,不仅体现在“退”的便捷上,更贯穿于“进”的顺畅中。

▲7月11日,空港佳园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为住户一站式办理便民服务。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当日下午,在缙云新居公租房服务中心大厅,刚拿到9栋22楼房屋钥匙的杨雨浩脸上洋溢着喜悦。过去,市级公租房每季度才摇号一次,申请人要等待比较漫长的时间。现在,配租方式调整了,一个月配租4次,他等了20多天就申请下来了。“这速度太给力了!”

退房和租房都这么快,怎么做到的?这要归功于从去年开始推出的公租房智管改革。简单说,就是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公租房的申请审核等全流程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大数据平台——“公租房智管”应用,让智慧服务“摸得着”,智能设施“看得见”。

就拿退租来说,因为涉及多部门结算,以前要花一两天。智管改革中,重庆公租房打通数据壁垒,整合服务流程,推出的“水电费用一站式结算”服务,15分钟就可完成所有手续,全程零跑动。

租房配租频次从“每季度1次”提升至“每周1次”,背后是“渝快办”的“一网通办”服务支撑和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的多部门数据比对。凭借这种数字手段,如今重庆超6成公租房租户实现“不见面审批”,4成线下窗口办理“最多跑一次”。

一场智管改革,不仅优化了申请和退租流程,更将“智管”理念延伸到公租房小区的日常运营中。

在沙坪坝区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记者看到,居民刷脸即可通过智能门禁;在服务大厅,物管人员在中控平台前轻点屏幕,便能看到设备运行情况。

▲7月11日,美丽阳光家园养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智慧养老大数据系统对老人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更好的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在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区,176台老旧电梯改造后,安装了远程监测和电动车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并接入市基层智治平台,大大增加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感。

▲7月17日,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工作人员扫描车身二维码,就能查看车主门牌号和电话,及时制止车辆乱停乱放行为。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目前,“公租房智管”应用已“接管”了全市58.3万套公租房,精准服务110余万名保障对象。其中,市级公租房21个小区、914栋、35.1万套房源信息实现CIM(城市信息模型)地图落图,从而实现了“一房一档”数字化管理。通俗地说,过去“人管房”,如今“智管房”。

利用这样一套智能系统,重庆公租房居民通过手机完成租金缴费的比例达92.3%。尤其是针对长期存在的转租出借顽疾,今年以来,重庆利用大数据手段已查处清退转租出借居民1889户,有力维护了公租房的公平分配。

社区治理改革

从“栖身之所”到“暖心家园”的营造

7月14日傍晚,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的中心广场上,步道干净整洁,草坪郁郁葱葱,孩子的嬉闹声和居民们健身的音乐声此起彼伏,一派祥和景象。

很难想象,这个近万平方米的广场,不久前还是噪音扰民、纠纷不断。民心佳园一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琴告诉记者,最高峰时,广场上有近百家摊位,到处都是搭棚的棋牌摊、充气游乐设施以及乱堆放的杂物,甚至把消防通道都围得“水泄不通”。

今年3月,一次大规模的清退行动开始——按照要求,所有在广场上摆摊的摊贩必须退出。在大力宣讲后,8家摊位主动撤离;对扎根广场的“钉子户”,也并未粗暴地一拆了之,而是要求其在片区部分有条件的道路上限定时段、限定范围营业。最终,40余家符合条件的摊贩被允许划线规范经营。

▲7月17日,民心佳园公租房新设大件物品临时堆放站,让摆摊的大件白天有了统一的家,也解决了小区摊点乱堆放的难题。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7月17日,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电瓶车停放问题规划了专门的充电车位。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民心佳园中心广场由“乱”到“治”的转变,折射的是重庆公租房社区治理的“绣花”智慧,也标志着社区治理从宏观整治走向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绣花”精神,更多体现在公租房管理服务的微小细节中——

“我们小区的篮球架挂网换新了,管得比好多商品房都细致。”在半岛逸景乐园小区,居民张集洪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他在朋友圈里对自己所住公租房小区的点赞。

在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地胶脱落的羽毛球场铺上了悬浮地胶,还新建了一批充电桩。居民孙琴琴告诉记者:“以前电动车充电都私拉乱接电线,到处乱停乱放,脚都迈不开,现在好了,规规矩矩,大家也感到很安全。”

▲7月11日,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内,居民正在崭新的篮球场健身。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7月11日,空港佳园公租房小区,市民正在给优美的小区环境拍照。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据市公租房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居民的居住感受,让社区充满“家”的温暖,近一年来,市级公租房小区建立了物业24小时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简单维修事项当日办结,共解决影响居住感受的问题300余件次。管理局还开展了不同小区物业的交叉检查,通过经验互鉴来提升管理效能。针对物业服务滞后的问题,甚至组建了“问题攻坚小组”。

此外,公租房小区还积极推行“15分钟生活圈”建设试点,努力实现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7月14日,记者在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养老服务中心看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老人们有的坐在沙发上摇着蒲扇聊天,有的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踱步。旁边的一个房间里,一群老人围坐在一张大方桌边,兴致勃勃地做手工。

▲7月11日,美丽阳光家园养老中心,老人们时常来此休闲娱乐,其乐融融。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据了解,截至目前,重庆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已配套小学、幼儿园、托育机构88所,保障5.5万余名承租户子女就近入学入园;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7家、社区养老食堂15个;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医院21个;打造50余个少年儿童活动阵地;“就业超市”、零工驿站年均举办招聘活动超百场。

▲7月11日,美丽阳光家园小区,社区志愿者正在给孩子们进行免费暑期课外培训。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社区治理改革带来了便利,更带来了温情,居民们也逐渐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幸福华庭公租房小区鼓励居民装扮自己的房间,居民吴婕拿到“温暖小窝”奖杯后,备受鼓舞,主动担任小区物业管理监督员。康庄美地居民欧斌入选“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社区人物肖像后,不仅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发展了一批志愿者,还组建了文艺队伍,使得小区文艺氛围更加活跃。

▲6月25日,居民正在自己装扮温馨的家里休息。在市公租房管理局在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中评选100个“温暖小窝”,刘丽媛的家榜上有名。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通过社区治理改革,生活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居民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市公租房管理局数据显示,改革后,重庆公租房小区的群众满意度从84%提升到了96%。

租金价格机制改革

从“基础保障”到“物超所值”的升级

“说实话,刚听到要涨房租,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说这话的,是家住民心佳园公租房36栋的刘丽媛。

去年12月,当看到居民群里转发周边楼盘房租情况的价格表时,她有些忐忑。但租金从每平方米11元微调到11.44元的正式通知发布后,她反而松了一口气。

为啥?刘丽媛说:“和服务提升相比,值!”

按照国家规定,公租房租金需动态调整,以保障其可持续运营。今年,重庆实施了14年的公租房首次调价,21个项目有涨有跌,每月每平方米平均上调0.36元,低保低收入家庭租金标准保持不变。调整后的租金不超过同地段、同品质房屋市场租金价格的60%。

“租金调整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单纯增加收入,而是希望能够持续开展设施更新、环境提升等‘微改造’,让居民真切感觉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民心佳园房管中心主任陈辉告诉记者。

▲7月17日,民心佳园公租房,工作人员每天会更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如何才能“物有所值”?刘丽媛向记者描述了一个让她记忆犹深的瞬间:“那天我下班回家,刚进电梯就发现不一样了。原本破旧的墙上加装了环保材质的护墙板,昏暗的白炽灯换成了明亮的LED灯,一下子感觉楼道‘高大上’起来。”

▲7月17日,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电梯整改后,原本破旧的白墙上加装了环保材质的护墙板,昏暗的白炽灯也换成了LED灯,更有了家的温馨感觉。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刘丽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个月才增加不到30元的房租。“和周边商品房相比,性价比还是相当不错的!”

物有所值地改造提升,带来的回馈是积极的。来自市公租房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共改造电梯209台、消防管网13万米、消除火灾隐患1100多处,增加非机动车停车位2870个,新增充电桩口2264个……更多居民真切感受到“家”的温度,实现了“小投入、大民生”的改善。

▲7月11日,美丽阳光家园红岩智慧阅读书吧经过升级改造,吸引了更多居民前来阅读充电。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围绕物超所值,更多的改造提升还“在路上”。市公租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级公租房小区已针对性制定改造运动场地、更新儿童游乐设施、增设便民电梯、增加健身器材、充电桩等品质提升专项计划40项,每月持续更新任务并打表推进。

资产盘活改革

从“租的家”到“购的家”的跃迁

“买了这个房子,心里特别踏实,真的有了成就感和安全感!”7月16日,在九龙西苑公租房小区,面对记者,小李脸上的喜悦难以掩饰。

一年前,小李还是这里的租户,当重庆推出公租房“租转售”改革后,他大起胆子,花18万元购买下小区里的一室一厅、约50平方米的房子,这让他在城市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窝”。

从“租”到“售”的转变,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安居梦想,更提供了多元化的安居选择,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实现社会效益和资产价值的双提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00余户公租房居民申购了房屋。

重庆唤醒沉睡资产的另一项尝试,是构建从招商、扶商到造商的全链条服务,全面激活公租房小区的配套商业资源。

7月17日中午,在渝北区空港佳园商业街,“大炮耙牛肉芋儿鸡”餐馆,大厅里人流涌动,厨房灶台上火光熊熊。

▲7月11日,空港佳园“大炮耙牛肉芋儿鸡”餐馆,老板陈振申厨房灶台上火光熊熊,食客络绎不绝。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餐馆老板陈振申告诉记者,他过去在朝天门做生意,后因租金上涨搬到了这里,尽管毛利润率有所下降,却“越干越有劲”。

“重庆发展置业管理有限公司免费帮我做了‘油改气’,每月省下七八百元!并且,这里的商铺实行直接招投标,我们可以直接从管理方那里租到商铺,我现在100平方米的餐馆月租只要6000多元,以前,我租的二手商铺只有50平方米,却要7500元。”他说。

正是得益于对营商环境的优化,重庆公租房商业越来越有活力。负责公租房商业资产运营的重庆发展置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公租房商业每年可实现4万至6万平方米的新增净出租,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6月25日,民心佳园公租房服务大厅,居民正在了解租转售相关政策。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除了盘活住房和商铺,重庆公租房还更精准锁定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元化住房需求,实现资源利用效率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今年7月,外卖配送员刘进波凭借参加了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成功配租到空港乐园公租房。放在以前,他需要在中心城区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才符合中心城区公租房申请条件。这对于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来说,并不容易做到。“我每天送外卖的第一单都会自动扣3块钱买这个保险,算下来,买新职险已经一年多了,完全符合条件!”刘进波说着拿出手机,让记者看配租成功的短信。

▲7月16日,空港乐园公租房小区,外卖员刘进波走在环境优美的小区,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7月16日,空港乐园公租房小区,外卖员刘进波迫不及待将妻子做的手工花摆放进了新家。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记者了解到,我市公租房通过打破户籍限制,符合条件的新就业群体同等享受保障,迄今已保障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10000余人。

记者手记>>>

对重庆公租房改革的四点建议

重庆公租房改革,以其体系化的魄力与精细化的智慧,重塑了保障性住房的内涵,成绩有目共睹。但改革是永远“在路上”的未竟事业。下一步该怎么走?记者蹲点调研后提出四点建议。

在智管服务上,我们期待一个更“有温度”的智慧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在利用大数据预判维修需求、预警特殊群体风险,实现服务的“精准滴灌”的同时,也要保护隐私,让住户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感受到安心与尊重。

在社区治理上,我们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能有更多的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乃至居民,参与到社区的文化营造、邻里互助与公共决策中,让社区不仅是和谐的,更是充满内生动力的有机体。

在租金机制上,要进一步优化,更灵活地反映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或者探索更为细分的、与个人职业发展周期相挂钩的阶梯式租金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保基本”到“促安居、助乐业”的跨越。

在资产盘活上,希望能有更多的创举。比如探索以公租房资产为基础的、更创新的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一个“投资、建设、运营、盘活、再投资”的良性闭环,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永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数读重庆公租房>>>

已累计分配 56.6万套,让 140余万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

申请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一网通办”,配租由原来一季度一配改为一周一配;超6成公租房租户实现线上申请“不见面审批”,4成线下窗口办理“最多跑一次”

租购并举政策实施以来,已有1400余户家庭成功申购

一年来,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共改造电梯209台、消防管网13万米,消除火灾隐患1100多处

今年来,及时解决了影响居住感受的问题300余件次,群众满意度由去年的84%提高至96%

今年来,全市已查处清退转租出借1889户,实施行政处罚75件

市级公租房21个小区、914栋、35.1万套房源信息已建成CIM(城市信息模型)地图,实现“一房一档”数字化管理

(数据来源:市公租房管理局)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