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民公园相亲角,当代青年婚恋观察实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明天就是七夕了。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又一次悄然来临。在这个象征着爱情的日子里,爱情与婚姻,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和行为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新闻背景
传统与现代的观念之变
图源:《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
非自愿“孤岛青年”
现在的年轻人中,29岁还单身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尤其在一线城市,初婚年龄推迟的趋势非常明显。198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3.59岁,其中男性24.5岁、女性22.74岁。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数据,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已达28.67岁,其中男性超过29岁,女性近28岁。
到了2023年,北京市平均初婚年龄已近30岁,上海全市初婚男性平均年龄已达到30.6岁,女性则为29.2岁。
尽管外界可能存在“年轻人不结婚,不谈恋爱”的误解,但根据社交平台Soul App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共同发布的《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青年群体对婚恋抱有期待,他们希望与理想的另一半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这届青年并非不需要爱情,而是更清醒地认识到,爱需要时间、金钱和情绪的可承受成本。现实里,他们陷入“城市青年爱情困境”—工作压力和忙碌挤占了恋爱的时间,“搭子”没有、暧昧没有、暗恋也没有,熟人圈有限,可发展的对象更少……“孤岛青年”比例上升。在此背景之下,相亲这种传统的形式,再次以各种方式挤进年轻人的生活。
社交流行“轻相亲”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在亲密关系中更看重真实吸引和情绪回馈,追求性别平等和家庭角色的多元化。前述报告显示,青年群体的婚恋心态呈现出一种更自由的趋势:渴望美好爱情,但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
高达66%的青年不愿因压力调整择偶标准,拒绝“将就婚恋”;63%的“00后”认为带有强目的性的相亲行为并不是首选,而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轻相亲”已经成为青年人之间更流行的社交相亲方式;青年女性有社交意愿,但也更“社恐”。
在选恋爱对象时,性格、外貌和三观是前三位考量因素;而到了选结婚对象时,性格依旧第一,经济条件、未来潜力、家庭背景的权重显著提高,外貌和身高则往后排了。这反映出年轻人在选择伴侣时,既注重情感因素,也开始理性地考虑现实因素,力求在爱情和面包之间找到平衡。
女性更重视“共同实现人生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演进,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解决方案。相当一部分“00”后和“95后”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倾诉和支持,社交媒体不仅是年轻人释放婚恋压力的渠道,更是他们获得理解和支持的重要资源。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选择结婚的前五项原因包括了寻求陪伴和建立家庭,提升自我、共同实现人生理想,追求与真爱的“法律上的关系”,以及满足“父母期待”。在这些原因中,“陪伴”普遍被认为是婚恋中最核心的目的。“90后”和“00后”的女性尤为重视“提升自我,共同实现人生理想”这一婚姻价值。
调研数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00后”—特别是“00后”男性,更倾向于“早婚”。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24岁是结婚的最佳时期,甚至有一部分人期望在大学毕业后立即步入婚姻的殿堂。
采访实录
不同群体的婚恋诉求
重庆的相亲角,人气最高的是位于渝中区的人民公园。每周六、周日下午是人民公园相亲角的开放时间。8月,新女报记者走访重庆人民公园相亲角,记录下这里的真实场景与多元声音。
现场全景——
周六上午十点,重庆人民公园相亲角迎来一场特殊的“赶集”。
走进相亲角,满地的个人简历铺成两列,有照片且带有“有房有车”“工作稳定”等标签的简历面前,总能见到一群急切的父母围上前询问。
新女报记者发现,现场以父母代子女相亲为主,主动前来的年轻人寥寥无几,自主相亲者为数不多。
除了传统的A4纸展示,相亲角的信息传播形式也很多元。有人将信息印成小巧的名片,方便随手分发;有人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详细介绍兴趣爱好与家庭情况;甚至有人现场开启直播,线上线下都很热闹。
现场一名大学生正在推广一款相亲小程序,供大家在线共享信息。小程序负责人介绍,小程序由其父亲开发,自己则负责在相亲角引导用户使用。但显然,现场的父母们兴趣不大。
人物访谈——
93年小姐姐:被年龄推着来,期待稳定伴侣
在相亲角的角落,新女报记者遇到了一名首次前来的1993年女生。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来相亲时,她无奈地说:“没有资源呀,年龄大了,平时也不太想去社交,然后就单下来了。”再过几个月就满 32 岁的她,直言是被家里的催婚压力“推”来的:“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这里挑挑拣拣,但家里催得紧,压力太大了。”
谈及对另一半的要求,她表示希望对方身高 170cm 以上、本科学历以上,且要有正式工作:“我自己有正式工作,所以也希望对方工作稳定。”同时,她也道出了对当下相亲市场的看法:“现在大家对相亲的态度挺包容的,但市场行情确实不好。很多学历高的女性对男性要求会更高。”当天她并未遇到满意的相亲对象。
82年王先生:相亲十年,寻找同甘共苦的人
“我相亲将近十年了,还没找到合适的。”生于1982年的王先生一开口,就透露出些许疲惫。谈及迟迟未成功的原因,他情绪有些激动:“想找一个老实本分、愿意过日子、能同甘共苦的太难了。”
王先生的择偶标准很明确:“就想找个能过日子、同甘共苦的女孩,身高体重没要求,只要她喜欢我就行。”这十年里,他几乎只依赖人民公园相亲角这一个渠道:“没别的途径找对象。”他还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相亲时,‘80后’嫌弃‘80后’,‘90后’更嫌弃‘80后’,我们这个年龄段太难了。线下见的人,大多吃个饭、聊几句就没下文了。”即便如此,王先生依旧没有放弃:“坚持到底,我不会放弃的。”作为人民公园相亲角的“常驻嘉宾”,王先生坦承期望与现实之间有落差,但仍然对相亲抱有不小的期待。
资深红娘:八年促成数千对,筛选靠谱伴侣是关键
在相亲角摆摊的红娘,是这里的“熟面孔”。拥有八年从业经验的她,最初在洪崖洞开展业务,如今不仅有线下实体店,空闲时也会来相亲角摆摊。“我一年至少能促成上千对,手里有两万会员。”红娘自豪地说。
她介绍,来咨询的相亲者年龄跨度很大,从 22 岁到 75 岁都有,以年轻人为主。“我们有个规矩,残疾人不收费,家里条件差的也不收费,能帮一个是一个。”谈及 “抢手”的相亲对象类型,她总结道:“本分、个子高的受欢迎,一般一米七三以上的男生更受青睐;女生的话,长得漂亮的比较抢手。但我们绝不推荐‘妈宝男’,还有那种吊儿郎当不老实的男生。”至于如何筛选,她自信地表示:“干这行久了,一眼就能看出来。”
义工红娘:不要执着条件,在了解中寻缘
罗姐2023年加入某义工组织,颇善经营婚姻的她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工红娘,服务十位有相亲需求的女性。刚对接上十位女性资料的时候,罗姐信心满满,在她看来,每位女性都可圈可点,有硕士学历的,有央国企工作的,个人素质和家庭条件都不错,如果有结婚意愿,应该很容易“牵手成功”。但偏偏事与愿违。
“资料上一般包含年龄、身高、学历、收入、有无住房、父母有无退休金等,这种简单罗列硬性条件的方式,可能会直接筛掉一大批人。”罗姐建议,先线上看资料再线下见面的模式能节约时间成本,但见面才是相亲的第一步。“具体实践中,大家不要预设太多限制条件,适当放宽一些要求,扩大范围看看,在多接触多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合适的。”
新女报说
多元时代更应活得精彩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社会更加包容,“剩男”“剩女”的标签淡出大家的视野,感情和婚姻状况也在约定俗成中成为个人隐私,不会在工作场合和社交场合被人追问。同时,不少长辈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明白婚姻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做主,不再执着地催婚,让当代年轻人不再有十年前那么强烈的“被催婚”压力,这也让很多人不急着走入婚姻。
不过,一部分年轻人秉持着“既然我找不到合适的,那就干脆不找了”的想法,看似是最简单、也不用花时间精力的选择,但其实是在逃避问题。
《新女报》深耕情感领域多年,陪伴无数年轻人走过情感困境,在七夕这个满是爱意的节点,新姐心中既有对年轻人婚恋压力的理解,更有一份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别让“怕失败”“没准备好”“条件不匹配”的顾虑,挡住你走进恋爱的脚步——体验恋爱的过程,本就是人生中最鲜活、最有趣的一环。
恋爱从来不是一场“精准匹配”的考试,而是一段“边走边看”的旅程。那些不完美的恋爱,也会让我们慢慢看清自己:第一次为一个人精心准备礼物时,你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强的共情力;和对方因为小事拌嘴又和好时,你会学会如何理解与包容;哪怕最后和平分开,你也会明白“我不喜欢什么样的相处模式”“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自我认知,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那些觉得“爱不起”“不敢爱”的年轻人,不妨换个角度想:就像去尝试一家新餐厅,哪怕味道不是满分,你也会记住某个惊艳的前菜;去旅行时走错路,或许会意外发现一处没人的风景。恋爱也是如此,遇到有点心动的人,别先想“他会不会是对的人”,而是试着说一句“最近有部电影不错,要不要一起去看”;和对方相处时,别总盯着“他有没有满足我的条件”,而是感受“和他在一起时,我是不是开心”。
不管是在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恋爱都是一段平等的关系,只有付出与得到相平衡,这段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比如每次吃饭一定是一方买单,过节了永远是女方或男方买礼物、发红包,这在感情中都是不靠谱的。看似是一方“高高在上”,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弱者思维”。
无论是选择单身,还是积极寻觅另一半,个人选择是多元的,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值得被尊重。重要的是,无论处于哪种状态,都不消极颓废,而是把日子过得精彩充实,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期待,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找到那个与自己携手一生的人,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浪漫故事。在这个七夕,让我们一起为爱情祝福,为勇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