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健康 > 健康科普

易烊千玺艾灸刮痧不当引高烧 这份理疗安全指南请收好!

来源:健康人报 向娇 2025-09-08 19:05 浏览量:

近日,易烊千玺在成都演唱会上自曝:因嗓子不适,他通过网上教程自行尝试艾灸和刮痧,却因刮痧时用力过猛,导致脖子和胸前出现大片紫红色血痕,当晚还引发高烧。此事引起了不少人对“自行理疗的安全性”的关注,不少网友提醒“刮痧后不能洗澡”。除此,自行艾灸和刮痧时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操作才能安全有效?

▲图源:齐鲁晚报

正确刮痧:工具、力度、方向都有讲究

重庆中医药学院中医康复研究院院长、重庆名医赵朝庭教授说,刮痧是传统中医“在皮则因而越之,在表则因而发之”祛邪的外治法,通过特制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这种外治方法虽简易,但是操作部位、选穴配穴以及操作手法等直接影响结果,因此,不管是自我保健还是养生馆保健都应谨慎,切勿盲目。

1.明确适应症

刮痧可用于清浅的疾病和保健,一般外感受寒、湿气较重,或者川渝地区的暑湿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痧证,都是刮痧的适应症。

2.选对工具和介质

选择专业的牛角刮板、玉石刮板等边缘圆润的工具,避免用硬币、钥匙等边缘尖锐的物品刮拭。同时搭配刮痧油、凡士林或身体乳作为介质,减少皮肤摩擦,防止刮伤。

3.控制力度和方向

力度以轻微酸胀但不疼痛为宜,方向遵循“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原则,不宜单次大面积、暴力刮痧,避免出血肾病或皮下出血。若出现紫红色血痕,属于用力过猛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不当操作。

4.选对安全部位

常见的刮痧安全部位包括背部(脊柱两侧)、肩部、手臂内侧(肘窝处)、腿部外侧(足三里附近),需避开皮肤破损处、伤口、关节等部位。

5.把握时间观察身体反应

每次刮痧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单个部位刮拭时间不超过3分钟。若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晕刮”症状,应立即停止,平卧休息,并适量饮用温水。

6.刮痧后避免立即洗澡

刮痧后皮肤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洗澡容易导致风寒湿邪侵入体内,可能引发感冒、肌肉酸痛,甚至加重皮肤刺激。建议刮痧后4—6小时内不洗澡,若皮肤有明显发红、渗液等情况,需延长至12小时以上,且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用力搓揉刮拭部位。

7.避免立即受凉或暴晒

刮痧后身体气血运行加快,抵抗力暂时下降,需注意保暖,避免吹空调、风扇直吹刮拭部位,也不要立即到户外暴晒,防止皮肤受刺激或引发不适。

8.痧痕应待消退后再操作

若刮拭部位已出现紫红色痧痕,说明局部气血瘀滞已有所显现,此时不宜反复刮拭,通常同一部位需间隔5—7天,待痧痕完全消退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

正确艾灸:工具、穴位、时间都很关键

赵朝庭教授介绍,艾灸是中医养生治病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其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然而,近年该方法被大量滥用,不少人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害,需引起重视。

1.明确适应症

艾灸就是中医的陷下则灸之,多用于脾胃虚寒、阳虚爱感冒、体虚怕冷、寒湿关节痛等病症。但热性体质、湿热体质及实热类疾病,如高热、青春痘、湿热腹泻等不适合艾灸。

2.选对穴位和艾灸工具

常见保健穴位主要有足三里、中脘、关元、大椎等,如嗓子不适可艾灸天突穴。新手建议选择“艾条灸”或“艾灸盒”,避免用直接接触皮肤的“麦粒灸”,降低烫伤风险。

3.注意距离和时间

艾灸时艾条需距离皮肤3—5厘米,以“皮肤感觉温热但不烫”为宜,防止烫伤。每个穴位艾灸5—10分钟,待皮肤出现红晕即可。

4.艾灸后避免喝冷水

艾灸后身体毛孔张开,气血运行活跃,此时洗澡(尤其是冷水澡)易导致寒湿侵入,建议间隔1—2小时,待身体温度恢复正常、毛孔闭合后再洗澡,并避免喝冷水、吃生冷食物。

5.避免立即吹风受凉

艾灸后身体温热,需待身体自然降温后再出门,避免吹冷风,防止寒气入侵,加重不适。

6.观察皮肤反应

若艾灸后皮肤出现轻微发红、灼热感,属于正常现象,可涂抹芦荟胶缓解;若出现水疱,小水疱可自行吸收,不要挑破,大水疱需用无菌针头挑破后涂抹碘伏,防止感染,或到医院就诊以免加重病情,适得其反。

指导专家

(文/向娇)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