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女网 > 资讯

科技打造地域文化新IP “惦记垫江”AI+原创音乐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来源:新女报 2025-09-28 23:07 浏览量:

9月28日晚,在2025年重庆(垫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启动活动上,“惦记垫江”AI+原创音乐大赛最终获奖名单揭晓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微信图片_20250928230457_183_188.jpg

2025年重庆(垫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启动活动现场。

大赛涌现优秀作品 打造地域文化新IP

本次大赛由垫江县人民政府指导,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垫江县商务委员会主办,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0余首作品,展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成果。经过专业评审,多首融合垫江元素与时尚音符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张秀静创作的《明月山念》荣获一等奖;黎美俭与吴定飞合作的《永远的垫江》、翟月创作的《惦记豆花惦记你》获得二等奖;刘川郁的《明月山山月明》、蒲洋的《垫江牡丹红》以及谭军的《再唱薅秧歌》获得三等奖。此外,大赛还评选出多部优秀奖作品。

微信图片_20250928225822_226_185.jpg

中共垫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元福(右)为“惦记垫江”AI+原创音乐大赛获奖者颁奖。

这些优秀作品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对垫江的深厚情感,更是垫江县探索“AI+音乐+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

创作者分享:AI是工具,艺术表达是核心

一等奖获得者张秀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从今年6月就开始尝试使用AI音乐工具进行创作。《明月山念》的编曲部分借助Suno完成,人声生成则使用了Muse AI。

“AI工具的参与大幅降低了音乐制作的技术门槛,但同时对创作者在灵感捕捉、审美表达和创意构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张秀静分享道,“在创作中,我更像是一位‘音乐导演’,需要明确作品定位,把握整体风格。AI的加入有效压缩了混音等后期制作时间,让我能更专注于艺术表达。”

张秀静介绍,《明月山念》以垫江明月山为情感地标,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评审组在评语中指出,该作品“以明月为砚、乡愁为墨,将石磨豆花、牡丹故里等意象锻造成闪光的金箔”,既传递出浓郁的地方文化韵味,又具备打动人心的普适价值。

业界专家:AI音乐评审注重艺术本质与创意表达

针对AI辅助创作音乐的评判体系,大赛艺术顾问、知名音乐人、酷豆音乐董事长胡海舰分享了专业见解。他认为,尽管创作工具发生变革,但音乐作品的艺术本质与审美核心始终如一。

“好音乐首先必须‘好听’。”胡海舰表示,“无论是传统创作还是AI辅助,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具备艺术价值的作品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他特别强调,大赛在坚持艺术本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参赛者通过“创意提示”展现的对AI工具的驾驭能力。

谈及AI技术对音乐行业的影响,胡海舰认为未来音乐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是“人机协同”。“音乐的灵魂永远来自于人,而AI是强大的新工具。创作者需要思考的不再是要不要用AI,而是如何善用AI,将其转化为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桥梁。”

构建数字文化生态 助力地域文化传播

AI音乐应用专家、音乐制作人赵乾深认为,此次大赛不仅具有前瞻性,也为地方文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他建议通过对大赛作品进行系统归档与大数据分析,构建代表垫江特色的数字音乐库,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档案和再创作资源。

“AI+艺术实践显著降低了艺术创作门槛,改变了文化生产方式。”赵乾深指出,“过去地方文化多依赖专业艺术家演绎,而AI工具使市民、游客乃至普通创作者都能参与表达,文化塑造由‘单向输出’转向‘社会共创’。”

从宏观视角看,“AI+音乐+文旅”模式让前沿技术真正落地于民众生活,变成可使用的创造力工具。这一模式拓宽了文化活动的时空限制,实现从线下演出到线上传播、从本地舞台到全球覆盖的跨越,为地方提升文化竞争力、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提供了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928225906_229_185.jpg

2025年重庆(垫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启动活动现场。

据悉,部分获奖作品将于9月29日晚在垫江县东部新区三合湖音乐广场举行的“三合四季 明月之声”活动中展演。垫江这座千年古县,正通过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让石磨豆花的醇香随着AI生成的音符,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明月山念》 创作:张秀静

二等奖

《永远的垫江》 创作:黎美俭、吴定飞

《惦记豆花惦记你》 创作:翟月

三等奖

《明月山山月明》 创作:刘川郁

《垫江牡丹红》 创作:蒲洋

《再唱薅秧歌》 创作:谭军

优秀奖

《垫江推磨人》 创作:赵乾深

《惦记垫江》 创作:任健

《垫江谣》 创作:重庆春牛民谣乐队

《垫江飘来豆花香》 创作:郝日娟


推荐
1
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