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田园?这届网友为理想养老方式吵起来了
当我们讨论养老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当“70后”“80后”甚至“90后”兴致勃勃地在网上参与理想养老方式的畅享,更像是大家对未来理想生活的一种表达。
A
帮朋友问问:二十岁能进养老院吗?
早在两三年前,就有年轻人实名羡慕养老院的生活。
@B站截图
此前,一位河南“95后”小伙开的“电竞养老院”,更是让不少“网瘾少年”流下了羡慕的口水。
@河南都市报道
年轻人在哪儿能享这福?答案是“青年养老院”!
如今翻开社交平台,当代年轻人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开始“预实践”养老生活了——
@小红书截图
早上,先用一杯手冲咖啡唤起清晨,之后可以打一段八段锦,为美好的一天打上一个健康的底调。
白天可以加入插花等陶冶情操的项目,露天图书馆和大阅读桌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想把这学习胜地拿来打牌也不会有人拦着你;有人在露天泳池外练习倒立,有人耕地除草养花种菜。
到了晚上,烧烤是必备的团建项目,桌上一打打的百威,直到第二天一早都没人来收拾——所有人都还在宿醉的余韵里……
@小红书截图
费用不高,可以“躺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年养老院更像是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乡村迪士尼”。
网友热议:包餐食,活动多,还支持以劳动、才艺抵扣食宿费用,吸引力直线拉满。
小编碎碎念:我不眼馋我不眼馋,先搬砖先搬砖!
B
抱团养老,理想旅居
15位老人在北京平谷租了两栋别墅“抱团养老”;上海一退休医生和老伙伴们众筹买下一农村小院,一起生活;上海12位老友共同集资建老年公寓,打算60岁时“抱团养老”……
@小红书截图
这几年,一起租别墅、众筹买农村小院、集资建老年公寓……各种花式“抱团养老” 也让还在“搬砖”的打工人看得频频心动,摸鱼的间隙都被畅想填满:以后如何和好友住进同一个房子,如何一起愉快玩耍。
“养老院就像陆地上的游轮,提供收费的餐饮和娱乐服务,但不给你自己做事的机会。”这是不少人更期待抱团养老的原因之一。
@小红书截图
小红书上,@荞麦包小姐与养老搭子的“共居养老地”刚刚翻修完成,她们定期组织“闺蜜私奔计划”,在山上最漂亮的时候去养老小院相聚。她们的最新计划是:用未来5年拼命把能赚的钱赚到,5年后一起退休。
荞麦包小姐说:“这里就像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小星球,可以在里面完全只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它完全打造成我自己喜欢的状态。”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
网友热议:未来计划和八九个养老搭子一起,在丽江大理或者家乡租个院子,晒晒太阳看看书,请保姆做饭和照顾生活,虽然现在还是“口嗨”阶段,但大家都是兴奋的,谈起这些,瞬间就会忘掉焦虑和烦恼。
小编碎碎念:城市人对乡村生活总有田园牧歌式的滤镜,浪漫的养老计划与现实世界碰撞出的火花,还是会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C
居于闹市,活在人群中
曾经的山东卫视一哥、畅销书作家大冰最近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对养老的认识,又给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直播截图
“你要活在人群中,不要去什么风景优美的穷乡僻壤,你要生活在都市,你要生活在人群当中,你要下了楼就能够见到人,就能够沾到人气儿,100米之内就能有商场,哪怕你住老破小。”
大冰分享了自己朋友的选择,这两年处理掉了其他房子,买了一个40平米的小公寓,在闹市区住着,下了楼没多远就是华西医院,坏处是特别堵车,好处是只要他想见人,24小时下楼都能见到活人。
“我们是高级灵长类动物,我们逃脱不了群居的属性。你要沾人气,要不然会变得特别的孤僻,要有朋友,有兴趣爱好。”
网友热议:我家楼上有位101岁的独居老太太,社区会定期上门看望,天气好的时候老太太还能自己开着轮椅坐电梯出来遛弯。老了一定要住大城市,医疗养老配套设施完善。
小编碎碎念:70岁以前身体好适合旅居田园,70岁以后住回闹市,享受城市便捷的服务,确实有道理。
新女报说
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据研究数据,中国式养老呈现“9073”的格局,也就是约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支持养老,还有3%的老人由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依然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选择。
当下广泛认可的“成功老化”三因素:1.避免疾病,没有患病的高危因素;2.保持身体和认知的高功能水平;3.生活积极,拥有良好的社会参与度。
简单说就是——守住健康,守住老伴,守住老窝,守住老本,守住老友。
你心中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哪种?高品质养老院、抱团养老、闹市居家,或者有更妙的主意?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文:李鳗亿
图源微博
编辑:彭梦瑶
审核:陈茜